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108家上市公司拟现金分红总额超277亿元
2022-03-14 作者:吴晓璐 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吴静

108家上市公司拟现金分红总额超277亿元

55家已连续四年“真金白银”回报投资者

本报记者 吴晓璐

年报季也是分红季。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3日,A股已有157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108家计划现金分红,拟分红合计277.31亿元,其中20家公司拟现金分红总额占当年净利润比例超过50%。

受访专家表示,高比例分红公司往往具有较优的财务质量和较低的估值水平。“不过,对于超出市场预期的分红计划,上市公司也应及时做出说明,从而打消投资者可能产生的疑虑。”

6家分红金额超过10亿元

据梳理,在上述108家公司中,6家公司拟现金分红超过10亿元,平安银行、中信特钢、宝丰能源、中兴通讯、中国联通和汤臣倍健分别为44.25亿元、40.38亿元、20.48亿元、11.93亿元、11.92亿元和11.90亿元。

从现金分红总额占当年净利润比例来看,20家公司拟分红金额占比超过50%,其中3家超过100%,分别为星辉环材145.92%、恒铭达112.69%,大豪科技103.29%。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要考虑中小股东利益,也要考虑公司发展前景。现金分红是展示公司实力的重要方式,但对过高的分红最好做出特殊说明。”

长江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包承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高分红派息主要来自公司低资本开支需求下的现金流分配。一般而言,企业步入成熟期后,投资回报率企稳,资本开支意愿较低,分红派息意愿或将提升。从数据研究看,低外部筹资依赖、低负债、优现金流,往往是支撑高分红公司实践高利润分配的前提。此外,为增厚ROE水平、满足股东分红需求,也可能是公司实行高分红方案的重要原因。

股息率是投资者衡量企业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以最新收盘价(3月11日)计算,108家公司中,16家上市公司股息率超过2%,其中3家超过4%,分别为星辉环材、永新股份、百川能源股息率达5.61%、5.39%和4.75%。

“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分红的最大意义在于识别优质公司。”包承超认为,上市公司重视给股东的股利分配是证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高股息公司往往具备较优的财务质量和较低的估值水平,是实践高股息策略,即“确定性的高固定收益+较稳定的资本利得策略”的重要保障。据统计,五年时间的持有期下,高股息组合的绝对收益、风险调整后收益优势非常明显,但同时也承担了较大的绝对波动风险。

55家公司近四年连续现金分红

在已发布年报的公司中,48家没有分红计划,其中12家为半年内上市的公司。据记者梳理各公司不分红理由,除部分公司2021年年底未分配利润为亏损外,一些公司则因正作为重整投资人参与重组;或存在未偿还债务,同时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需增强公司抵御风险能力;或存在多个在建项目,需投入大量资金;或综合考虑公司的战略规划及资金使用安排等,决定不实施分红。

对于部分公司不分红,田利辉认为,“不同公司存在不同的问题,也有各自的考虑,关键不在于是否现金分红,而在于公司对分红与否如何说明,以及市场对这些说明的认可程度。”

近年来,在监管鼓励和引导下,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的力度不断增强。证监会数据显示,2021年,上市公司合计分红1.67万亿元,同比增长17%,分红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也远远超过上市公司同期再融资规模。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分红更加稳定、可持续。据记者梳理,上述108家拟现金分红公司中,55家过去四年(2018年至2021年)连续实施了现金分红。

今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提出,探索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完善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

谈及今年上市公司分红,田利辉认为,随着价值投资理念的推广和可投资标的的增多,投资者会更为认真地审视上市公司的分红行为,并据此判断公司质量。随着A股市场规模的扩大,今年上市公司分红数额会继续增多,分红比例会更为理性,而分红所产生的影响也将更加积极。(证券日报)

关键词: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估值水平,iFinD,铭达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