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如何出招发力?
2022-03-07 作者:张辛欣、邹多为、严赋憬、陈刚、邵琨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题:巩固壮大实体经济,如何出招发力?

新华社记者

确保退税减税这项关键性举措落实到位、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政府工作报告5日提请审议,巩固壮大实体经济的一系列举措引人关注。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也是确保经济运行“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义所在。2022年,面对新的下行压力,将从哪些方面扶持实体经济?一线企业怎么干?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报告进行深入讨论、建言献策。

降成本,助企“轻装上阵”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重在稳企业,当前要雪中送炭降成本。

“报告提出了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减税与退税并举,精准度更高,靶向性更强。”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说,减税降费聚焦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加力提效。

报告明确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

“这些举措与以往的系列政策具有良好的延续性和协同叠加效应,对工业企业进行精准支持,不仅有效降低中小企业成本,也意味着行业龙头企业的供应链会得到进一步稳固。”全国人大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说。

记者从多个部门了解到,2022年,将加强前瞻性预判,做好跨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

在落实好一系列降成本政策同时,工信部将着力加强能源、物流、用工等要素保障协调,优先保障基础工业产品等重点企业稳定运行。财政部将综合运用融资担保、贷款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引导撬动金融资源流向中小微企业。

稳产业链,夯实实体经济基础

产业链贯通,企业生产就会畅通,行业运行也就更有保障。增强产业链韧性是巩固壮大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

报告明确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针对实体经济运行面临的实际困难提出了解决办法。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余年来,通过技术改善,锂电池成本下降超80%。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冲淡了产业链在技术降本投入的资金和努力,对产业发展带来不小影响。“希望加快国内锂资源勘探开发,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提升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水平。”

报告中,“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与“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相结合,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

“大企业在加快提升供应链建设的同时,在培育中小企业方面也应有更多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周云杰说,海尔将与更多中小企业合作,推动产业生态数字化升级。

工信部等多部门表示,瞄准薄弱环节推进强链补链,支持更多中小企业成长为“单项冠军”和“配套专家”。财政部启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奖补政策,支持实行“揭榜挂帅”机制等,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锚定创新,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核心是创新。报告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要依靠创新把产业链拉长、做强。”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光安说,柳工持续推进自主创新,装载机约80%的零部件实现自主研发制造。“这是我们抗击风险的有力保障,也是布局长远的关键支撑。”

“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让李燕对企业发展更有信心。她说,过去一年,齐鲁制药集团将税收优惠等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创新,加速推进研发。“今年,将把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加强技术平台建设和重点创新药物项目研发。”

继续开展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工作,通过“赛马”机制,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培育一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多部门近期列出鼓励创新的“任务单”。

“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好资源、能源等要素比价关系,完善促进工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建议。(记者张辛欣、邹多为、严赋憬、陈刚、邵琨)

关键词:实体经济,企业创新主体,发力,全国人大代表,特新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