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人脸识别、消毒机器人……“黑科技”如何护航春运?
2022-01-20 作者:葛成 交通运输,邮政,物流 责任编辑:吴静

中新财经1月20日电(葛成)2022年春运已经正式开启,据交通运输部预计,2022年春运全国发送旅客11.8亿人次,较2021年同比增长35.6%。在这样的形势下,铁路、民航等部门将通过什么手段保障旅客的顺利出行?又推出了哪些便利举措?

人脸识别、消毒机器人……防疫“黑科技”来了!

交通运输部此前表示,今年春运将呈现“客流总量中低位运行、客流构成变化不大、节后出行相对集中、时空分布呈潮汐特征”等特点。同时还面临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安全应急保障压力较大、路网保通保畅压力较大、运输服务保障压力较大等形势。

那么,今年的春运路上,都有哪些新的技术手段为旅客出行保驾护航呢?

首先在防疫政策查询方面,目前,铁路12306手机客户端提供购票出发地与到达地疫情防控政策实时查询功能,同时还为注册用户提供行程提醒、列车运行变更通知和电子临时乘车身份证明等多项服务,方便旅客及时获取信息。

与此同时,各大火车站、机场等场所也推出了新的防疫技术手段及措施。

例如,北京地区的火车站根据自身特点,还特别加入了全新的“黑科技”,保障旅客出行安全。北京南站在进出站、检票口等站内全部直梯按钮面板上增加了抗菌抗病毒保护膜,配合定时消毒,引入了智能雾化消毒机器人,定时对环境进行喷雾式消毒。

针对没有智能手机的旅客,北京西站特别在进站区域新增了5台健康码查验机,这几台健康码查验机可以通过人脸识别、刷身份证快速查验本人健康信息,协助没有智能手机的旅客查验健康码,保障旅客效率出行。

在武汉,为做好春运期间防疫工作,武汉火车站出站口外增设了40台移动验码设备,通过扫描身份证,可同时查验旅客个人身份信息、健康码状态、14天行程定位、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等信息。

铁路部门:针对涉疫旅客设置应急预案

2022年春运,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8亿人次。据国铁集团介绍,根据疫情特点,铁路部门今年制定了不同环境、不同场景下的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努力保障旅客出行和疫情防控的双重需要。

如果局部地区出现疫情,铁路部门将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快速调整运输组织,按要求停开、减开涉疫地区旅客列车,限制或停止销售涉疫地区客运车站车票,严格卡控风险人员流动,严防疫情通过铁路扩散。

针对大家集中关注的疫情,铁路部门还特别制定了预案。如果火车上出现涉疫旅客,将立刻采取以下措施:

一、立即将涉疫旅客安排在列车隔离席位,进行隔离观察,佩戴N95口罩。

二、立即报告地方防控部门,安排涉疫旅客在前方车站下车,移送地方防控部门。

三、对涉疫旅客所处环境进行封闭,控制人员流动。

四、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要求,将涉疫旅客所处车厢旅客信息推送至国家级疫情防控管理平台,协助地方防控部门采取相关管控措施。

五、对涉疫旅客所处环境进行终末消毒。

民航部门:中高风险地区航班预留隔离区

在民航方面,据民航局介绍,春运期间,民航局已成立了春运工作领导机构,对春运期间民航各单位在组织领导、疫情防控、运力保障、运行安全、航班正常、旅客服务和春运值班等方面做了工作安排。

民航各单位时刻关注国内疫情动态变化,根据始发地和目的地政府防控要求,航空公司和机场配合完成查验健康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工作。航空公司将做好旅客登机前手部清洁消毒,督促旅客遵守机上防控要求,优化机上餐食供应等服务流程,做好盥洗室的清洁消毒。

值得注意的是,当航班始发地所在城市有中高风险地区时,飞机将预留右后三排座位作为应急事件处理隔离区,以便有效应对飞行过程中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的可疑旅客。

另外,机场还会根据春运期间人流量增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旅客宣传引导。设置检查点督促旅客佩戴口罩,设置发热隔离区用于发热旅客的应急处置,加强候机楼内通风,做好摆渡车、安检区域和公共区域的清洁消毒。

部分机场、车站:24小时核酸检测已上线

目前,为了满足旅客出行需求,一些火车站、机场等已经设有24小时核酸检测。

例如,北京南站、北京西站、首都机场、大兴机场设有核酸采样点,部分为24小时开放,方便有需求的旅客进行核酸检测。

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核酸采样点设在机场航站楼一层17号门内,提供24小时服务。旅客无需提前预约,即到即检。收费按报告出具时间分档,与北京市主要检测点保持同质同价,最快2至4小时即可出具报告。

在广州,广州站、广州南站、广州东站、广州北站、庆盛站5个火车站,均设置了到穗旅客的核酸检测采样点,为重点地区旅客提供免费的检测服务,可实现24小时内出结果报告。(完)

关键词:人脸识别,春运工作,机器人,核酸检测,黑科技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