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环球新闻 / 正文
意大利籍教师乐小悦:通过译著向意大利人介绍真实的中国
2022-01-11 人民网-国际频道 责任编辑:陈曦

“很多意大利人了解古代的中国、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但却并不了解当代的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的译者、南开大学意大利籍教师乐小悦在谈及为什么决定翻译这本书时说道,“意大利学生大多通过西方人的经验和文章学习中国,我认为此时出现一些中国学者的声音非常必要。”

译著受到意大利各界关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由张博颖教授主编,书中涉及中国的方方面面,涵盖政治、历史、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多个角度的内容。2019年10月,该书的意大利语译本在意大利21世纪马克思出版社发行,甫一出版便收获诸多积极评价,在中意两国都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21世纪马克思出版社还就此书组织了多期线上论坛,议题包括“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角色和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众多意大利专业学者参与讨论,反响热烈。

并非马克思主义专业出身的乐小悦坦言,翻译这本书对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本译著是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的共同成果”。由于平时还需承担课业任务,乐小悦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翻译工作。在这一年时间里,她查阅了丰富的资料,多方请教,参考前人的翻译成果,针对一些中国特色的术语反复推敲,力求最大程度地帮助意大利受众理解中国。

在乐小悦看来,意大利的学生在学习和认识中国时,受语言条件限制,大多会选择阅读意大利文或英文的著作,而这些作品往往是由西方人写就的,缺少中国人的视角。因此,她希望通过翻译中国学者的作品,为意大利人认识中国补充一些来自中国的声音。

通过翻译改变意大利人对中国的刻板认识

关于翻译的意义,乐小悦认为,译著是人们了解不同文化非常重要的方式。“许多意大利人通过阅读中国的传统文学作品了解到一个古老的中国,对中国的印象非常滞后,甚至可能以为中国人还穿着唐装,而他们如果真正来到中国就会发现中国是一个非常现代的国家,到处都是摩天大厦。因此,不仅翻译中国的古代经典很重要,翻译当代中国的著作也很重要。”

乐小悦原名莱蒂齐亚·瓦莉尼,来自意大利博洛尼亚附近的一个小城市,她从小就通过《马可·波罗行纪》认识了中国。在真正来到中国之前,她阅读了包括莫言在内的许多中国作家的作品,以这种方式了解中国,然而中国的发展水平仍然在她意料之外。“变化太大了!”谈及来中国后的感受,乐小悦不禁感叹道。2013年,在博洛尼亚大学学习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乐小悦申请了孔子学院的奖学金,来到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攻读研究生。几年下来,乐小悦不仅见证了外卖、快递这些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也惊叹于中国一年就能建成一个购物中心的速度。乐小悦说,虽然生活节奏很快,但有一些美好的东西始终没有改变,比如每当她看到公园里玩耍的孩童、跳舞的老人,“就好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平静而安宁”。

疫情发生前,乐小悦的父母曾来中国探望她。中国的现代化程度颠覆了两位老人之前对中国的印象,临走前,乐小悦的母亲对她说:“现在我知道你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了,我很放心。”

用语言搭建中意沟通的桥梁

作为在中国教授意大利语的老师,乐小悦非常热爱自己的职业。她把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也看作中意对话的一种形式,对她而言,她和学生是一种互相学习的关系,教授语言不单是站在讲台上讲课,更是建造两种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学习一门外语并不仅仅意味着可以了解另一种文化,更意味着可以用对方的语言介绍自己的文化。”

据乐小悦介绍,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意大利语系自2017年设立以来,举办了众多中意文化交流活动,包括邀请意大利教授讲座、创办意大利语角、组织暑期课程、用意大利语表演中国话剧等。新冠疫情以来,线下讲座受到影响,但线上活动仍在继续。2021年6月,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意大利语系的学生和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的老师同学们进行了线上交流,两国学生纷纷用对方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国家和生活,这也实现了乐小悦用意大利语教授中国文化的初衷。最近,南开大学意大利语系和意大利圣安娜大学师生还参加了“Z世代”走进东航直播间线上活动。

近年来,中意两国都出现了学习对方语言的热潮。据乐小悦介绍,中国开设意大利语专业的高校已经有23所,意大利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中文。

“文化是黏合剂,它没有限制,没有边界,具有超越一切障碍的力量。文化交流是两个国家友好关系的基础。”乐小悦认为高校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教育可以消除两种文化对话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见和误会”。乐小悦说,高校不仅是教育中意两国未来人才的重要角色,更有助于两国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今年正值中意文化和旅游年,乐小悦也在继续进行一系列中意互译的工作,据她介绍,她和同事石豆、倪杨翻译的《从长安到罗马》第二册预计将在今年出版。乐小悦表示,将继续和意大利高校合作,并且希望能借北京冬奥会的契机,举办更多的文化交流专题活动,为增进两国友谊作贡献。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