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142.2万人实际参加2022国考笔试 竞争比约46∶1
2021-11-29 作者:任靖 程宇 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林瑶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28日电 (任靖 程宇)28日17时,伴随着考试铃声响起,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公务员招录笔试告一段落。

本次国考计划招录3.12万人,而报名过审人数首次突破200万。28日当天,142.2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1.6%,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46∶1。

考场:防疫更加严格 人手必备核酸检测证明

28日早上七点半左右,在北京朝阳区一处国考考点外,已经有不少考生抵达考场。考生们按照考点门口张贴的提示及工作人员的引导,在出示身份证、准考证、核酸检测证明后,通过扫码、测温等程序有序进入考点。

按照防疫要求,在北京参加国考笔试的所有考生需持本人首场考试前48小时内采样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报告上须准确显示采样时间,要精确到小时。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从本周五开始,考场就已经进行全面消杀,每个考场安排30名考生,确保考生之间保持一米间隔。据考生小黄介绍,在进入考点后,每个考场门前也设有一米线,提醒考生在排队时保持距离,防疫程序严格。

考生:应届生占比高 全力以赴对待考试

本次国考招考计划招录3.12万人,较去年增加5500人。其中,安排2.1万个计划专门招录应届毕业生,服务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刚刚退伍的小岳今年是第一次参加国考。据小岳介绍,他报考的岗位报录比已达“千人选一”,但小岳表示这并不会对他的心态产生太大的影响。小岳坦言,国考只是自己的一个选择,自己也会参加地方公务员招录。此外,除了“公考”这条路,他也会去努力争取其他的工作机会。

诚然,有不少考生和小岳抱有同样的心态,在他们看来,公务员只是众多工作选择中的一种。

考生小黄和小侯是即将毕业的应届生,她们所报考的国税系统岗位竞争也比较激烈。不过,面对竞争,她们的心态都比较平和。小黄表示,报考国考是为了增加就业选择,给自己多争取一个就业机会,但是自己也会全力以赴对待这次考试。

竞争:142.2万人参加笔试 竞争比约为46∶1

据国家公务员局网站28日晚间发布的消息,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公务员招考公共科目笔试28日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7个城市、59424个考场同时举行,共174.2万考生考前进行了确认缴费、142.2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1.6%,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46∶1,有16.1万名监考、巡考和考务工作人员为考生提供考试服务。

从数据来看,今年国考首次出现超两百万考生报考的情况,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也超过140万人。在专家看来,本次国考的热度与招录人数增多呈正相关。

“今年国考比上年度扩招了21.4%,对于公务员招录来说,无论是扩招还是减招,都与国家的人才需求息息相关,而招录规模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考试的报录比。”华图教育公考辅导专家刘有珍介绍。

刘有珍表示,实际上考公务员只是工作的一种选择,对于考生来说,公考选拔透明、公平,同时也较为科学,国家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吸纳更多年轻一代充实公务员队伍,提升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钱玉英也表示,国考之所以“热”,一方面是因为公务员发展前景广阔,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公务员考试公信力强,具有制度化、规范化的特点,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足够优秀者能够在公务员考试中脱颖而出。

提醒:笔试成绩将于明年1月放榜

笔试结束并不意味着国考结束。据本次国考招录公告,报考者可于2022年1月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笔试成绩和最低合格分数线。

笔试通过的考生可准备参加面试。面试时间、地点等事项详见招录机关在本部门网站和考录专题网站上发布的面试公告。

面试结束后,招录机关通过考录专题网站发布报考者的面试成绩以及综合成绩。其中,未组织专业能力测试的,综合成绩按照笔试、面试成绩各占50%的比例合成;组织专业能力测试的,综合成绩按照笔试成绩占50%、面试成绩和专业能力测试成绩共占50%的比例合成。

招录机关按照综合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进入体检和考察的人选。体检和考察结束后,招录机关根据综合成绩、体检结果和考察情况等择优确定拟录用人员,并在本部门网站和考录专题网站上公示。

关键词:国考,笔试成绩,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考生报考,竞争比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