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评论:“外交抵制”?纯属强行“加戏”!
2021-11-26 作者:李丽、姬烨、朱翃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 评论:“外交抵制”?纯属强行“加戏”!

新华社记者李丽、姬烨、朱翃

2022年北京冬奥会测试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各国冬奥健儿陆续来京参加测试,进行积极备战和最后冲刺。正当万众瞩目、全球期待北京冬奥会之际,却又出现了零星所谓“外交抵制”冬奥会的杂音。

从“抵制”到“外交抵制”,这个最新炮制的“新概念”源自美国,又被英媒接棒炒作。但世界田径联合会主席、英国人塞巴斯蒂安·科近日直接出来打脸了,这位2012伦敦奥组委主席对英国广播公司(BBC)表示,反对所谓“外交抵制”,直言这只会是“一种毫无意义且有害的姿态”。英国首相约翰逊的发言人也就此表态,首相不支持抵制体育赛事。

“毫无意义且有害”,不愧是“老奥运”,英国人用的这两个形容词很到位。

对于奥运会,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无论夏奥会还是冬奥会,其主办权在国际奥委会,主角则是全球运动员。北京只是作为承办方,为全球冬奥健儿搭建一个追逐梦想的舞台,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一个在奥林匹克旗帜下增进友谊的机会。

因此,抵制冬奥会,首先损害的是国际奥委会和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利益。此前,在东京奥运会因疫情面临被取消的风险时,最着急的可能就是国际奥委会。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任何抵制,都违背奥林匹克原则。

其次损害的是四年磨一剑的全球冬奥健儿的利益。奥运会是竞技体育的顶尖舞台,代表着运动员的最高荣誉。这个四年才有一次的机会,对职业寿命有限的运动员来说极其珍贵。按期参赛,是全球运动员的基本人权;而世界汇聚一堂为之加油喝彩,是运动员应该享有的荣耀。

美国奥委会主席苏珊·利昂斯早就表示,抵制只会不公正地“惩罚”运动员,她在上个月再次表示,她不希望再听到抵制冬奥会的说法。而那些打着“人权”旗号叫嚣抵制的政客,又将运动员的人权置于何地?

目前的情形是,一边有西方个别政客和媒体炒作“抵制”或“外交抵制”,一边却是这些国家的奥委会、选手和媒体纷纷申请注册参加北京冬奥会,两边画风形成鲜明对比,也充分证明了“抵制”不得人心。

据北京冬奥组委的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11月17日,来自欧洲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奥委会已提交了14000多条注册申请,仅美国奥委会就提出了1528条。

各国代表团和运动员也不断表达对北京冬奥会的期待。澳大利亚冬奥代表团团长杰夫·利普舒特近日表示,澳选手不会搭理政治化言论,而是期待圆梦北京。在京进行了三周训练和测试的德国雪车和钢架雪车队则盛赞冬奥赛道,并渴望在北京冲击奖牌。

当然,一小撮政客应该也是意识到“抵制”太过不得人心,才又炮制了“外交抵制”这一概念,本身就透着一股子心虚气短。

这情景,就像是奥运这个大舞台上的主角们在一起其乐融融,憧憬欢聚,但聚光灯之外的角落,却总有些人上蹿下跳,不断造噱头,求关注,强行“加戏”。

这情景其实也不陌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前,少数西方反华势力同样上演过“抵制”的闹剧。如今,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一样的味道,还是十几年不变的伎俩——唯一的变化可能是欲盖弥彰地加上了“外交”两字。但正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最终获得了世界的交口称赞一样,在全球期盼携手抗击疫情、共创美好未来的大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势必也将在奥运史上写下不平凡的一页。

总结一下,无论是“抵制”还是“外交抵制”,首先,伤害的是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奥委会和各国运动员,少数西方政客不愿现场为本国代表团欢呼打气,板子打到的不会是东道主;其次,一些人本也没被邀请,却自己跳出来说“我不去”,纯属强行“加戏”;再次,作为东道主,当然欢迎各国友人在遵守冬奥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欢聚一堂,但冬奥会是全球运动员的舞台,是友谊团结的聚会,别有用心的人来或不来,无关紧要。

让握手取代分歧,让掌声取代噪音,让公平竞争取代矛盾冲突,一直是奥林匹克的意义所在。两个多月后,当冬奥会主火炬在“鸟巢”熊熊燃烧之际,一切政治伎俩都将消弭于无形,象征和平友爱的奥运火种必将再次照亮人类共同的未来。


关键词:外交,加戏,运动员,外交抵制,冬奥会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