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商务部:中国没刻意追求对非贸易顺差 将进一步扩大进口规模
2021-11-17 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静

中新网11月17日电 国新办17日就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经贸工作举行发布会。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表示,中国一直是想把促进中非贸易平衡发展作为目标,从来没有刻意追求对非洲贸易顺差。下一步,中方将继续推动非洲国家和中国企业用好用足各项措施,进一步扩大自非进口规模,推动中非贸易高质量发展。

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很多非洲国家表示对中非贸易不平衡的问题感到担忧,中方对此有何考虑?会采取哪些解决措施?

对此,钱克明表示,事实上,从长期的视角看,中非贸易总体上是平衡的。2000年至今,中国累计自非洲进口1.2万亿美元,对非出口1.27万亿美元,大数都是1.2万亿美元。这几年也是这样,大体中非贸易每年2000亿美元,中国进口1000亿美元,出口1000亿美元左右,长期看是平衡的,总体看也是平衡的。当然也有一些年份,中国出口多一点,有些年份中国进口多一点。有时顺差,有时逆差。对于有些国家,中国可能长期保持着逆差,对有些国家中国可能长期保持着顺差,所以国家之间可能在有些年份不平衡,但是总体上,长期上应该是平衡的。

钱克明续指,在非洲,有54个国家,各国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程度、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政策都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在某个阶段,有的国家对华贸易会出现顺差,有的国家会出现逆差。比如,有些资源富集的国家,中国长期保持的是逆差,中国进得多。但是非洲有些地方工业化发展水平不高,所以有些非资源国家,要从中国进口的日用品、工业品特别多,所以相对可能就是逆差。另外,非洲主要出口的,目前来看,一个是大宗矿产、能源,还有一些资源性产品,包括农产品,所以大宗商品这几年价格波动也比较大,价格低的时候,这些国家也容易出现逆差。

同时,钱克明强调,中国一直是想把促进中非贸易平衡发展作为目标,从来没有刻意追求对非洲贸易顺差。事实上,这几年中国一直在努力增加从非洲的进口,中国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拓宽非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为非洲国家专门设立了中非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设立了非洲的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加工中心,在浙江义乌设立了非洲产品的展销中心。在北京有些地方专门为一些贫困地区、一些欠发达地区,设立了产品展销中心,很多单位也有定点扶贫点,经常把扶贫点的产品运到单位来销售。在非洲也专门设立了一些展销中心,而且中国多次组织采购团到非洲去采购。另外,也通过电商平台为非洲带货,推销非洲的优质产品。

二是提高非洲国家开展对华贸易便利化水平。中方对非洲33个最不发达国家的97%税目输华产品实施了零关税待遇。与非方在标准、质检、互认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加快非洲产品市场准入程序。不久前,商务部还与非洲大陆自贸区秘书处成立了中非经济合作专家组,这个专家组的重点工作,其中有一项就是要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双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

三是提供非洲对华出口融资支持。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八大行动”框架下,中方设立了50亿美元自非洲进口贸易融资专项资金,这50亿美元专门用来支持中国企业从非洲进口产品。哪个企业要想从非洲进口产品到中国来,是可以获得资金支持的。

四是助力非洲提升整体的出口能力。中方积极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促进非洲产业的升级和产品出口,帮助非洲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支持非洲在全球价值链中由原料的供应者向工业品生产者转型,从而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内实现中非贸易的总体平衡。中国现在要从根本上增加对非洲的投资,帮助他们产业转型,这也是非洲国家这几十年来自己努力的方向。

钱克明说,令人可喜的是,上述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比如近年来,中国自非洲农产品进口增加非常快,五年平均增速达到11.4%。中国目前已经成为非洲农产品出口的第二大目的国。下一步,中方将继续推动非洲国家和中国企业用好用足各项措施,进一步扩大自非进口规模,推动中非贸易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进口产品,对非贸易,商务部,进口贸易,中国出口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