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环球新闻 / 正文
新华国际时评:应对气变,发达国家不能“欠债不还”
2021-11-12 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曦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题:应对气变,发达国家不能“欠债不还”

新华社记者张莹

“发达国家领导人总是话说得漂亮,做得却很少”“谁吞掉了1000亿美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正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会场内外有一种声音显得尤其迫切,那就是国际社会尤其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强烈呼吁发达国家兑现承诺、履行应对气候变化的应负责任。

众所周知,在长达20多年的联合国气候谈判进程中,一些发达国家总是试图逃避应负的责任。它们甚至挑战“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减排责任,并迟迟不兑现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等支持的承诺。这种缺乏诚意、回避责任的做法不利于各方达成共识,拖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脚步。

气候变化是伴随人类社会进入特定历史阶段而出现的挑战。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大量消费化石能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累积排放,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加剧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从累积排放量和人均排放量来看,率先进入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对“气候赤字”欠债更多,对气候变化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数据显示,美国是全球累计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人均碳排放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3倍。相比而言,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目前人均碳排放量不及美国一半,人均历史累计排放量约为美国的八分之一。

作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已被确立为国际气候谈判的基本原则。国际社会一直敦促发达国家在减排问题上作出表率,并在技术、资金、能力建设等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但一些发达国家言行不一,制定目标时夸下海口,后续却缺乏行动力。

发达国家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承诺,2020年前每年至少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支持。虽然发达国家自称气候融资完成程度逐年提高,但“掺水”“凑数”现象严重。一些国家甚至把道路建设等发展援助资金改头换面算作气候援助资金。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损害了气候谈判的公平性,破坏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本次气候大会期间,少数发达国家还极力混淆视听,渲染发展中国家减排量承诺不够,别有用心地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意图迫使发展中国家承担与其能力和累积排放量不相符的责任。这不仅是为了转嫁自身对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更有以减排压缩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空间的嫌疑。

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强化自主贡献目标,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新模式,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展现大国担当。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指出,在碳达峰时,发达国家人均排放比中国高得多,“我们既要压低峰值、又要缩短这个时间,这也是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的努力。”雨林国家联盟联合创始人费德丽卡·比塔认为,“与一些西方国家不同,中国对其承诺的落实始终如一”。

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全人类共同挑战和全球气候治理领域前所未有的困难,世界各国应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国际社会期待格拉斯哥气候大会就关键议题凝聚起共识,迈出坚实步伐。发达国家不能“欠债不还”,应以实际行动履行历史责任,尽快弥补已承诺资金的缺口,并设定新的集体量化资金目标。正如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所说,气候行动上,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有义务做得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