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没有管不住的“痛”,只有放任造成的“伤”
2021-09-22 作者:吴文诩、张骁 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吴静
摘要:9月20日凌晨,北京市通州区一小区发生火灾,过火面积60平方米,造成5人死亡。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每年约发生2000起与电动自行车有关的火灾,其中80%为充电时引发。

9月20日凌晨,北京市通州区一小区发生火灾,过火面积60平方米,造成5人死亡。经消防部门初步调查,火灾起因为3层租户将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带入户内充电时发生爆炸。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每年约发生2000起与电动自行车有关的火灾,其中80%为充电时引发。

电动自行车火灾造成生命财产损失频频刺痛公众的心。有鉴于此,应急管理部出台新规,明令禁止在民用建筑公共空间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然而,由于一些小区缺乏电动自行车停放及充电场所,充电桩数量也严重不匹配。一些人不得已心怀侥幸,把电池卸下后带回家充电;还有一些人缺乏消防安全常识,千方百计寻找渠道违法改装电池延长行驶里程。殊不知,每一次侥幸都潜藏着巨大风险,都极有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避免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最要紧的是从源头端减少风险。只有停放场所、充电设施充足,变堵为疏,住户才不会“打游击”,不必把电池拿回家充电而产生危险。

另外,宁可“得罪人”,也不愿“死了人”。针对一些住户乱停乱放、电动车“上楼入户”、私自拉线与昼夜充电现象,一些小区业主与物业管理人员纷纷吐槽管理乏力——“总不能在每个楼道门口专门派人看着吧”“邻居说了又得罪人”。然而,公共安全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不怕“得罪人”,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悲剧的发生。

此外,执法部门还应严格执法、及时执法。应急管理部制定的新规已正式施行,全国多地消防部门也相继针对严重违规行为开出“罚单”,充分释放了警示效应。不过,目前仍有一些地方尚未结合新规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存在执法不及时、麻痹大意等现象。

生命安全高于一切。治理电动自行车火灾,既要时刻警醒、严防死守,又要变堵为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民生“短板”。没有管不住的“痛”,只有放任造成的“伤”。(本报评论员吴文诩、张骁)

关键词:得罪人,充电,罚单,短板,打游击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