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国际 / 评论 / 正文
印度是否准备好应对可能到来的第三波新冠疫情
2021-08-20 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曦

新华社新德里8月19日电 新闻分析:印度是否准备好应对可能到来的第三波新冠疫情

新华社记者赵旭

随着6月以来印度新冠确诊病例数增长趋缓,印度政府于7月初宣布放松疫情管控举措。专家预测,解封带来的人员流动性可能使印度在8月底迎来第三波新冠疫情,但其危害程度将低于第二波疫情。不过也有专家强调,印度对第二波疫情的了解还不充分,以此推测第三波疫情的影响过于草率。

当前印度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数较5月份超过40万例的峰值水平已大幅下降,但整体形势仍十分严峻。近来印度日增确诊病例数在3至4万例之间徘徊,日增新冠死亡500例左右,这两个数字数周以来未见下降迹象。截至19日,印度累计确诊病例超过3232万例,累计死亡超过43万例。

与此同时,印度防疫工作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首先,在各地相继放松防控举措、恢复正常社会生活的情况下,不少印度民众做不到严格遵守防疫规定。前往市场、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的民众增多且不少人拒绝戴口罩,为新冠病毒传播创造条件。印度卫生部高级官员拉夫·阿加瓦尔在上周召开的疫情发布会上对“报复性出游”和民众聚集行为提出批评。他强调,遵守防疫规定应成为一种常态。

阿加瓦尔还表示,第二波疫情带来的“相对积极”结果是印度相当一部分人对病毒产生了免疫力。如果第三波疫情中没有出现传染性更强的变异病毒,预计峰值时期的单日确诊病例数不会超过7万。

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7月公布的第四轮针对新冠病毒的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该国6岁以上的被检测者当中约67.6%的人是阳性,这意味着印度6岁以上的人口中约三分之二的人有新冠病毒抗体。不少专家预测,如果德尔塔毒株仍在传播中占主导地位,且没有出现新的变异病毒,在印度可能出现的第三波新冠疫情期间,新增病例数将呈缓慢上升之势,不会像第二波疫情时那样危害巨大。

不过印度经济学家米希尔·夏尔马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认为印度并没有对可能到来的第三波新冠疫情做好准备。第二波疫情极具破坏性,造成大量民众感染,这部分人群对新冠病毒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这反而可能导致某些部门过于自信。印度仍有约4亿人体内无新冠病毒抗体,他们还面临较高的感染风险。

夏尔马还表示,印度对第二波疫情的了解还不充分,以此推测第三波疫情的影响过于草率。虽然政府统计数据显示,印度累计新冠死亡病例不到50万,但一些估算模型显示,实际上该国新冠死亡人数可能达200万到300万。

其次,作为遏制新冠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印度政府正努力推进疫苗接种工作,但成效有限。据印度政府网站19日数据,在疫苗接种工作启动7个月后,印度全国共注射约5.66亿剂疫苗。另据英国牛津大学“用数据看世界”网站数据,截至18日印度约有4.37亿人至少接种了一剂疫苗,占人口总数的31.7%;其中约1.24亿人完成全部剂量的疫苗接种,仅占总人口的9.02%。

印度政府计划今年为所有18岁以上人群接种新冠疫苗。专家表示,全国每天接种1000万剂疫苗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但迄今印度单日接种疫苗剂数峰值为880万剂。全印医学科学研究所主任兰迪普·古莱里亚警告说,由于缺乏疫苗覆盖,儿童群体与成年人相比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为应对可能到来的第三波疫情,印度卫生部上周批准向各邦划拨超过9.71亿美元应急资金。这部分资金将主要用于在农村和城市地区建设医院、氧气厂和其他医疗设施,以防第二波疫情中出现的氧气短缺等情况再度发生。印度卫生部表示,政府已按照第二波疫情峰值期间的医疗需求作为基准进行部署,并考虑到德尔塔毒株及其衍生毒株可能带来的挑战。

夏尔马认为,在新冠病例可能再次激增之前,亟需提升各地医疗体系的应对能力,否则该体系将很容易被摧毁。他还表示,第二波疫情教训深刻,当时全球多国曾向印度提供氧气和药品,没有哪个国家能独自应对疫情失控。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