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警惕电子烟流向未成年人
2021-08-05 作者:白佳丽、梁姊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摘要:记者近期调查发现,虽然国家已明文规定各类市场主体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但部分裹着“绚烂外衣”的电子烟依旧在向未成年人群体渗透,一些潜藏的风险也值得警惕。

新华社天津8月4日电 题:警惕电子烟流向未成年人

新华社记者白佳丽、梁姊

“走进各大商场,总能看到几家电子烟专卖店”“不少年轻人脖子上挂着五颜六色的电子烟,时不时就吸上一口”……近年来,电子烟作为一种新兴的烟草消费品,尤其是一些电子烟标榜潮流与“健康”,在年轻人中快速走红。

记者近期调查发现,虽然国家已明文规定各类市场主体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但部分裹着“绚烂外衣”的电子烟依旧在向未成年人群体渗透,一些潜藏的风险也值得警惕。

——品牌授权店管理“松紧不一”。记者在天津、沈阳等地暗访发现,虽然几乎所有的电子烟商铺售卖柜台上都贴有“严禁向未成年人售卖电子烟”的标识,但不同店铺对未成年人购买电子烟的管理并不一致,大多数较为松散。

“日常交易中,我们不会强制要求确认年龄。除了那种看起来明显很小的消费者,我们不敢销售之外,其他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名店铺销售人员坦言。部分商家甚至会“好心”提醒未成年消费者,可以找成年的朋友代为购买。

——超市便利店“暗藏玄机”。除常见的电子烟品牌店外,一些开在校园周边的小超市也暗藏风险。记者调研发现,一些超市的柜台处有各种品牌的一次性电子烟出售,品名标注为“雾化棒”“雾化器”等。与市面上常见的可通过替换烟弹重复使用的电子烟不同,一次性电子烟包装简单,价格在三四十元不等,有多种颜色和口味,有的电子烟的烟杆上还有花纹和图案,十分新潮好看。

一名在校园附近销售一次性电子烟的店员告诉记者,会有穿着中学校服的学生前来购买电子烟,一些警惕性高的中学生还会把校服外套脱掉后再进店购买。“他们应该不是有烟瘾,就是买来抽着玩。”这名店员说。

——网络销售渠道“屡禁难绝”。从2018年开始,我国便针对电子烟行业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措施,包括禁止网上销售电子烟等,2019年电子烟更是遭遇“全网下架”。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以“电子烟”“烟弹”为关键词搜索,发现已无相关结果。但是一些个人微信卖家仍然在网上进行电子烟交易。

记者与一名售卖电子烟的微信卖家取得联系,发现在实际交易中,卖家并没有询问记者年龄,也未要求记者提供身份证明。在该卖家的朋友圈中,常会出现“美女专属”等宣传语,并配有年轻靓丽的女性吸电子烟的短视频。记者在线下门店走访也发现,大部分门店都有线上销售渠道,通过添加店铺微信就可以进行线上交易。

今年7月,世卫组织发布了《2021年全球烟草流行情况报告》,指出尼古丁极易上瘾,对大脑发育有害,因此必须“更好地管制”电子烟,尤其要关注20岁以下吸电子烟人群。

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已采取至少一项以下措施,包括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电子烟,禁止电子烟的广告和推广,要求在电子烟包装上标注健康警示。近年来,我国对电子烟的管控也在不断升级。今年7月,为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四川开出首张罚单;近日,江西也开出首张电子烟广告罚单。

但电子烟对于未成年人健康的侵害还在继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19年中国中学生烟草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初中学生听说过电子烟的比例为69.9%,电子烟使用率为2.7%,与2014年相比,分别上升了24.9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

天津市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付佳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放任、教唆未成年人吸烟,其中包含电子烟。同时,烟、酒和彩票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或者彩票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电子烟对未成年人存在安全隐患,应进一步加大对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的打击力度。”付佳说。

关键词:烟流,烟杆,未成年人出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雾化器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