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国际 / 评论 / 正文
美国疫情“人祸”之一:种族压迫的“白人至上主义”
2021-07-05 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曦

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国际观察)美国疫情“人祸”之一:种族压迫的“白人至上主义”

新华社记者

200多年前,美国在《独立宣言》中宣告“人人生而平等”。今天,种族主义仍然像“幽灵”一样,在全美各地游荡,让“生而平等”只存在于口号之中。新冠疫情更像一面放大镜,将白人至上主义弥漫、少数族裔长期遭受压迫的现实以更加悲剧的形式呈现出来。

少数族裔“更受伤”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累计新冠死亡病例超过60.5万例,累计确诊病例超过3370万例。这些悲剧的数字背后,是非洲裔、拉美裔等少数族裔与白人相比更高的感染、住院和死亡风险。

美国疾控中心6月数据显示,拉美裔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是白人的2倍,需要住院治疗的风险是白人的2.8倍,死于新冠的风险是白人的2.3倍。此外,原住民和非洲裔人群感染新冠及病亡的风险也都高于白人。

在过去几个月里,尽管美国疫苗接种率不断提升,但少数族裔的高病亡率现象并无改善。美联社6月中旬援引各州在过去四周内的统计数据举例说,在密歇根州,非洲裔占全州总人口的14%,但其新冠死亡人数所占比例却高达25%,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很多其他州。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人口死亡率统计专家伊丽莎白·里格利-菲尔德说,作为专业人士,她已习惯于看到各种比例的死亡数据,但新冠疫情中出现在少数族裔与白人间的大比例差距令她“感到震惊”。

此外,非洲裔、拉美裔等人群的疫苗接种率也低于白人。美国健康政策研究机构凯泽家庭基金会成员萨曼莎·阿蒂加指出,曾经被不公正对待的经历让非洲裔美国人难以信任医疗机构,很多拉美裔存在语言障碍,加上担心打完疫苗后需要休息会影响工作收入,诸多因素叠加导致这些少数族裔群体接种率低。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坦言,不同族裔间的卫生健康状况不平等凸显美国社会的“失败”。

种族不公恶性循环

“这是一个关于不平等的故事,一个结构性种族主义的故事,它在过去几个世纪就有了起源。”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医疗保健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戴维·阿施日前在做完新冠疫情种族差异研究后这样感慨。他指出,美国医疗体系、医疗资源分配等也是“分种族的”。

不只是医疗,系统性种族歧视存在于美国教育、就业、福利等社会各个层面,积重难返。《今日美国报》评论说,少数族裔死于疫情的人数远远多于白人,可以归因于不平等的教育与经济体系导致他们工种受限,住房歧视导致他们居住密集,以及以牺牲穷人为代价的环境政策等。

与此同时,疫情加重了少数族裔的困境,让种族不平等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在疫情期间远程教育成为主流教育模式的背景下,低收入和少数族裔家庭孩子难以拥有独立学习的技术条件和环境,因而在远程学习方面处于劣势地位,进一步加剧了由贫困和种族不平等造成的教育差距。

严峻的失业危机是又一例证。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6月报道说,在整个疫情期间,非洲裔失业峰值为16.7%,拉美裔高达18.5%,均高于白人的14.1%。分析指出,少数族裔多从事底层服务性行业,受疫情冲击更大,而且一旦失业很难重新找到工作。

歧视暴力“灰犀牛”

疫情期间,种族暴力事件更为频繁,美国亚裔人群成为受害“重灾区”。

去年以来,由于美国一些政客借疫情污名化亚裔,致使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和仇恨犯罪不断升级。美国仇恨与极端主义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在美国16个主要城市中,2020年针对亚裔美国人的仇恨犯罪比2019年上升149%。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新冠疫情暴发是“黑天鹅”事件,那么针对亚裔的歧视则无疑属于“灰犀牛”问题,绝非朝夕形成,而是美国社会白人至上主义顽疾的最新表现。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少数族裔基本都会感受到社会中隐形的种族歧视,美国的民权运动从不曾获得真正的胜利。

美国在消除种族主义方面始终收效甚微。近年来,由于美国一些政客不断散播种族主义言论,白人至上主义在美国重新泛起并日益膨胀。据美国民权团体南方贫困法律中心统计,美国的白人种族主义组织以每年约50%的速度激增,并且日趋极端化和暴力化。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白人至上主义已成为新的“跨国威胁”,并在利用新冠疫情获取支持。

福奇指出,随着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逐步重启,新冠疫情对美国少数族裔的差别化影响不应被遗忘,而“纠正这一错误将需要几十年的承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