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体育 / 篮球 / 正文
郑海霞寄语篮球人:把金钱看淡些 把荣誉感看重些
2021-04-13 作者:王镜宇 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摘要:前中国女篮名将郑海霞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篮球人、体育人把金钱看得淡一点,把荣誉感和努力看得更重点。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记者王镜宇)不久前入选国际篮联名人堂的前中国女篮名将郑海霞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篮球人、体育人把金钱看得淡一点,把荣誉感和努力看得更重点。

4月1日,包括郑海霞在内的12人入选2021年国际篮联名人堂,郑海霞也成为首位以球员身份入选名人堂的中国篮球人。一个周末的傍晚,在北京举行的一场私人聚会上,陈道宏、朱家志、马跃南等执教过郑海霞的篮球名宿和宋晓波、苗立杰、张劲松等昔日队友、好友向她当面表示祝贺。

郑海霞透露,她是从国际篮联给她的邮件中得知入选名人堂的消息,当时既激动又开心,因为这是一个篮球运动员一生的追求,也是莫大的荣誉。

“毕竟是中国第一人,以运动员的身份,所以确实是很开心。”郑海霞说。

作为中国女篮的标志性人物,郑海霞曾和队伍一起在1984年和1992年奥运会上分别获得铜牌和银牌,在1983年和1994年世锦赛上分别取得第三名和第二名。此外,郑海霞还随八一女篮在全国比赛中建功无数。

身经百战的郑海霞对两次世锦赛的印象尤其深刻。一次是在1986年莫斯科世锦赛上,中国女篮与四强失之交臂。那时,处于上升期的郑海霞状态正佳,但中国队由于团队磨合等原因未能进入半决赛。在后面的排位赛中,中国队场场大胜,最终名列第五。另一次是1994年世锦赛,中国女篮与世界冠军擦肩而过,而郑海霞拼尽了全力。

“我们失去了得到冠军的机会,获得了第二名。整个比赛中我8场球打了7个40分钟,得到了最佳中锋、最有价值球员等3项大奖。可能冠军在那一刹那之间错过了,但是我作为优秀运动员在篮球场上的表现应该是得到了肯定。几十年过去了,国际篮联还没有忘记我,所以我也希望我们中国篮球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越来越好。”

郑海霞坦言,篮球最早对她而言是改变命运的方式。她说:“因为我是一个农村孩子,1979年之前是要用粮票和布票的时候。我作为一个有超常身高的孩子,靠这些票据吃(饱)饭是很困难的。当我在1980年13岁进入武汉部队篮球队的时候,我有了(饱)饭吃,有了军装有了衣服穿。所以,我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自己更加勤奋,更加刻苦,有困难要解决困难,没有鞋穿光着脚训练,也要坚守。”

进入国家队之后,郑海霞被包括杨伯镛在内的老一辈篮球人所带动,感受到了为国争光的责任和动力。

“这些改变了(解决了温饱)以后,16岁进入国家队,因为前辈们为国争光,我的担当和我的责任让我去承担这些、传承这些。我有很好的身体条件,杨伯镛杨老对我也特别器重。训练的话真是不把你累死、不把你烦死、不把困难创造到极致,那就不叫训练。特别感谢杨老对我的这种影响和要求。一直到现在,艰苦奋斗的精神、刻苦训练的精神、扎扎实实做事的精神、明明白白做人的精神一直在我身上体现和传承。所以,我想我不愧是一个中国运动员,也不愧是一个军人。”

郑海霞在退役之后曾经担任过八一女篮主教练、领队等职务。虽然近几年淡出了篮球圈,但是她始终关注着WCBA、CBA联赛以及八一男女篮、国家男女篮的发展和动态。在她看来,中国篮球人特别是新一代的年轻球员,应该保持不忘初心、为国争光的信念。

“希望我们的篮球人、体育人把金钱看得淡一点,把荣誉感和自己的努力看得更重点,扎实地练好每一堂训练课,领会教练的每一个思路,做好个人的认真总结,这样的话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每一步都踏得更加坚实,把每一笔都抹得更加光彩。我相信中国篮球、中国体育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不会让广大的球迷失望。相信我们的年轻人能够重新捡起中国的小快灵打法,也更希望我们的中国篮球协会能够把这些历史传统的东西重新捡起来,找回它深远的意义。”

郑海霞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公益人和宋庆龄基金会的理事,她现在常常参加一些篮球进校园方面的活动。

“我会跟宋庆龄基金会一起做一些公益活动,也是让自己体育人的余热能够在各个方面得到发挥。”郑海霞说。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