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环球新闻 / 正文

中缅合作推动茵莱湖生物多样性保护

2025-03-26 09:37 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曦

新华社仰光/昆明3月25日电(记者张东强 严勇)缅甸茵莱湖物种丰富,记录有36种淡水软体动物,其中18个为特有种,然而该流域近一个世纪以来没有开展过淡水软体动物等相关调查。中缅双方通过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对茵莱湖流域的淡水软体动物豆螺科物种进行了系统分类修订。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动物学期刊《动物系统学与进化》上。

茵莱湖形成于约150万年前,其鱼类和淡水软体动物两个类群具有很高的多样性和特有性。2024年6月至7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东南亚野生动物多样性研究组研究人员与缅方合作,对茵莱湖开展了水生动物系统性考察,并着重采集记录了淡水螺类。在采集到的大量标本中,科研人员发现豆螺科物种占较高比重。经形态学和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证实茵莱湖采集到的豆螺科物种共有4种,即肋唇似觿螺、膨胀似觿螺、小加氏螺和伊洛瓦底双角螺。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乐嘉说,此次研究对茵莱湖豆螺科物种进行了系统分类修订:伊洛瓦底双角螺为该区域的新记录物种,原属于似觿螺属的小加氏螺被新归入加氏螺属,肋唇似觿螺被证实为缅甸掸邦特有种。

张乐嘉说,综合之前的文献和此次研究,表明茵莱湖共有7种豆螺科物种,其中4种为茵莱湖及周边区域特有物种,其余3种为缅甸特有物种。该研究证实了茵莱湖流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豆螺科物种多样性、特有性均最高的单一湖泊区域,此次中缅双方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加强茵莱湖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