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国家药监局发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3年)》

2024-03-27 15:37 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周冬

今天(3月27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3年)》。《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241.9万份,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为1716份,全国98.5%的县级地区报告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从多项重要指标来看,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比例是衡量报告总体质量和可利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工作一直将收集和评价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作为重点内容。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2023年我国每百万人口平均报告数为1716份,高于2022年的1435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县级报告比例是衡量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均衡发展及覆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2023年全国98.5%的县级地区报告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略高于2022年的97.8%。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责任单位。按照报告来源统计,2023年来自医疗机构的报告占90.1%,说明医疗机构仍是报告来源的主要渠道。报告数量统计显示,2023年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报送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共计8.5万份,同比增长0.8%,其中,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报告总数的51.9%,高于总体报告中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比。

监测显示提示临床应持续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安全用药管理

2023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涉及怀疑药品262.7万例次,其中化学药品占81.2%,生物制品占3.8%,中药占12.6%。2023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怀疑药品47.9万例次,其中化学药品占84.9%,生物制品占6.7%,中药占5.4%。

《报告》指出,2023年化学药品、生物制品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情况与2022年相比未出现显著变化。从不良反应涉及患者年龄看,儿童占比出现小幅上升,但总体安全性依然良好;6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占比仍然保持升高趋势,提示临床应持续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安全用药管理。

抗感染药报告数量仍居于首位

从化学药品类别上看,抗感染药报告数量仍居于首位,其占比在连续多年下降后首次出现上升情况,考虑与2023年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有关。生物制品中排名前五位的药品仍以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抗肿瘤药居多。

中药占总体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比例呈下降趋势

对于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情况,《报告》分析指出,2023年中药占总体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比例呈下降趋势,但仍需要注意安全用药。

2023年国家基本药物监测总体情况基本保持平稳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药品的依据,也是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关注的重点之一。监测数据表明,2023年国家基本药物监测总体情况基本保持平稳。2023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收载品种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11.2万份,其中严重报告18.9万份,占17.0%。报告涉及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占87.9%,中成药占12.1%。

2023年国家基本药物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按照药品类别统计,报告数量排名前5位与2022年一致,分别是抗微生物药、抗肿瘤药、心血管系统用药、激素及影响内分泌药、治疗精神障碍药;7大类中成药中,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总数由多到少依次为内科用药、骨伤科用药、妇科用药、外科用药、耳鼻喉科用药、儿科用药、眼科用药,排名情况与2022年一致。

《报告》对抗感染药等不良反应报告情况进行分析

《报告》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结果以及公众关注情况,对抗感染药、心血管系统用药、血液系统用药、儿童用药的不良反应报告情况进行分析,并提示安全风险。

抗感染药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药品类别之一。2023年抗感染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总体报告比例出现了上升趋势,这可能与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等疾病较往年高发以及新冠疫情仍持续一定水平有关。2023年抗感染药严重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出现了较高增长,抗感染药的用药风险仍需继续关注。

与2022年相比,心血管系统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增长8.7%,严重报告数量增长41.2%,提示应对该类药品严重风险给予更多关注。《报告》指出,2023年心血管系统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降血压药为报告数最多的心血管类药物,这与高血压的治疗药物种类较多有关,还与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用药人群基数大相关。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报告构成比排名第一。

近年来,血液系统用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总体报告比例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但其严重不良反应报告数量仍然较高,血液系统用药的风险仍需继续关注。

分析儿童用药监测情况,《报告》表示总体风险可控,但因儿童生长期的生理特点,对药物具有特殊的反应性和敏感性,仍应持续关注儿童人群用药安全。儿童用药安全第一,《报告》提醒,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切莫盲目迷信“网红处方”,需遵循医生的医嘱,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尽量减少联合用药,注意药物的保存。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