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新华视点|“持证上岗”新规落地,规范专业类网络直播
2022-07-12 新华社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  题:“持证上岗”新规落地,规范专业类网络直播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其中,对于专业类主播应取得相应执业资质的要求引发关注。

这个行为规范明确,对于需要较高专业水平(如医疗卫生、财经金融、法律、教育)的直播内容,主播应取得相应执业资质,并向直播平台进行资质报备,直播平台应对主播进行资质审核及备案。

目前专业主播“持证”情况如何?这一规定对主播、平台及行业又有哪些影响?

专业类主播为何需“持证上岗”?

过去几年在线直播行业增长迅猛。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2月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03亿,占网民整体的68.2%。

同时,良莠不齐的主播队伍、质量参差的内容信息,也给行业秩序与长远发展带来隐忧。其中,法律、财经、医疗等内容因贴近民生,直接关联公众认知、个体安全,亟待提升专业门槛。

北京市华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邓佩律师介绍,一些非专业法律人士开设账号,对法律内容解读有误,造成公众对法律认识的偏差。“术业有专攻,专业人士更具信服力。”她认为,法律类主播“持证上岗”,可有效避免对专业性信息的误读、不合法信息的传播。

记者在某平台搜索“财经”关键词,用户列表中排在前列的多为带认证标识的个人账号和企业账号。不过,也有一些没有认证的账号在进行投资和财经内容直播。

业内人士介绍,有的个人或机构会伪装成专业人士在一些平台直播,进行诱导性交易、非法荐股甚至诈骗等违法活动。

北京某公立三甲医院一名医生告诉记者,一些开展虚假宣传的网络主播可能是私人门诊医生、护士,也可能是销售人员。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人事司负责人表示,这个行为规范出台的目的是引导网络主播规范从业行为,强化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规范出台,有利于提高网络主播队伍整体素质,治理行业乱象,规范行业秩序,推动网络表演、网络视听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平台如何监管?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大平台对于专业认证已有相关要求。

抖音规定,金融从业人员需要满足“证券、基金、期货、信托等普通从业人员(监管备案)”条件,提供对应自律监管组织官网备案截图和执业资格编号等材料。执业律师需提供属地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律师执业证首页照片和本年度考核备案页照片。

快手要求,除身份证信息外,律师需提供律师职业资格证、在职证明等;投资经理需提供在职证明和从业资格证;医生需提供医师执业证、医师资格证、在职相关证明等;教师需提供教师资格证、在职证明等。

微信视频号团队称,平台对于需要较高专业水平(如医疗卫生、财经金融、法律、教育等类型)的账号要求完成认证并提供相关资质证明,如果没有相关资质,平台将根据违规程度作出封号、掐断直播、限制推荐、扣除信用分等处置。此外,平台还会结合用户举报、平台巡查等方式加强直播内容管理。

邓佩认为,行为规范给网络主播提供了初步的行为方式指引。在执行过程中,建议网络直播平台更好地发挥审核和备案作用,并与其他官方认证平台建立机制化的核实渠道,防止主播资质材料弄虚作假。

未来影响几何?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现实生活中,金融、医疗、教育、法律等领域从业者需取得相关资质,在互联网平台上也应如此。门槛的提升将会过滤掉一些“冒牌”主播,强化从业者的红线意识。

短视频行业从业者常晓辰说,一些网红经纪公司会集中“培育”“孵化”一批法律、教育、医疗类账号,其中一部分账号是与真人合作,一部分则是全权代理代运营。此次规定要求主播取得相应执业资质,并在平台报备,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有“养号”行为的经纪公司。

“目前,用户审美在提高,对主播的人格魅力、知识积累和专业程度都提出更高要求。经过多年洗礼,用户、行业都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认为,内容市场或将迎来一次专业升级,进入更加规范的轨道。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认为,这一规定进一步强调了在涉及民生的重要领域发声的专业性,总体上有利于内容的提质升级。

济南市商务局电子商务处相关负责人认为,网络直播行业规范化、专业化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记者舒静、宋佳、王鹏、邵鲁文)

关键词:主播,持证上岗,新华视点,专业认证,自律监管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