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多地加强民生兜底保障和遇困群众救助
2022-05-11 新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题: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多地加强民生兜底保障和遇困群众救助

新华社记者

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逐年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和靶向培训……近期全国各地多措并举救助遇困群众,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南畔社区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居住区。4月初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南畔社区采取封控管理。在建筑行业务工的赵振声没了收入,他试着拨通了针对困难群众帮扶的便民热线。

“当天政府就帮我解决了吃住问题,还对我进行了心理疏导。”赵振声说。4月3日以来,南畔社区所属的唐槐街道筹备组已经救助了22位像赵振声一样的生活困难外来务工人员。山西省民政厅数据显示,自3月上旬以来,全省累计实施临时救助4216人次,支出金额568.7万元。

同样受疫情影响的还有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安区的许先生。4月6日,处在封控区的许先生病情恶化,急需手术。情急之下,许先生拨打了“民呼我应”热线电话,30分钟后,诉求得到解决。当地防疫民情反馈员李延龙告诉记者,求助热线涵盖生活保供、就医购药等9类专线,一个接线员配备一个处置员,确保问题不遗漏。

黑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孙镝飞说,目前已建成覆盖全省低收入人口的基础数据库,省内各级民政部门积极为困难群众提供临时性生活救助,让困难群众急有所纾、困有所扶。

眼下,新疆喀什地区通过向遇困群众发放基本生活物资,提高遇困群众救助标准的方式,切实兜牢民生底线。喀什地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负责人何勇介绍,去年以来,通过两次提标,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560元/月/人和4680元/年/人,因疫情原因给予遇困群众现金救助35万余人次,发放资金6147余万元。

疏附县60岁的独居老人帕提古丽·麦麦提没有固定收入来源,一直靠国家政策性补助维持日常生活,每年看病就医就要花去大部分收入。当地民政部门了解后,及时对其进行了临时救助,确保不发生返贫致贫,保障她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将社会救助服务向信息化、终端化延伸,加强困难群众监测预警,开展精准救助。近期,红旗区民政局通过与区医保局信息互通“大数据”普查,发现因孩子重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大的董某一家入不敷出后,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并将政策、救助送上门。

能够及时知晓困难群众诉求,并第一时间主动救助,这一切得益于河南省建立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这几年,河南省民政厅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加大低收入人口排查和救助力度。目前,已汇集近370万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25万低保边缘、支出型困难等低收入人口信息。

稳定的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对困难群众来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帮扶举措。受疫情影响,曾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的高泽英在县城经营的小餐馆关门了。“开餐馆只能勉强糊口,政府及时提供的免费培训机会,让我掌握了一技之长。”高泽英告诉记者。

2020年,高泽英在湖北省保康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参加了为期三周的育婴师培训后,在武汉市做起了月嫂工作。

这几年,湖北省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和靶向培训,促进劳动者提升就业技能,各地结合当地特色产业与用工需求,设置了150余个补贴性职业培训工种,参训人员可按规定享受就业技能培训补贴和创业培训补贴。数据显示,从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20日,湖北全省累计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班2.86万期,组织199.22万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培训,为178.69万人落实职业培训补贴。

“目前,我签订的单期已经排到了11月,除去日常开支和孩子上学等费用,我每年可以存5万多元。”高泽英说。(记者高晗、乐文婉、冯大鹏、解园、董宝森)


关键词:群众,帕提古丽,低收入人口,兜底,南畔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