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1-09-20 作者:汪文正 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陈玮

日前,商务部消费促进司有关负责人在谈及8月我国消费市场情况时表示,尽管受到疫情汛情等因素影响,消费市场增速总体放缓,但仍展现出较强韧性。

新型消费快速发展

今年8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万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比上月回落6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3%。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万亿元,同比增长18.1%,比2019年同期增长8%。

“近期国内疫情多源多点发生,居民出行和消费减少,加上去年同期基数升高,今年8月份市场销售增速比上月回落。”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张敏说,但从累计增速看,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总的来说,消费市场持续恢复态势并未改变。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有关负责人分析,具体来看,8月份消费市场有以下特点:

基本生活消费保持平稳。8月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饮料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9.5%和11.8%。1—8月,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商品销售同比增长22.4%。

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8月份,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文化办公用品、体育娱乐用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7.4%、20.4%和22.7%,家具、建材分别增长6.7%和13.5%。一些流通企业、电商平台绿色智能家电、家居产品销售增长20%以上。

新型消费快速发展。1—8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6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占社零总额比重达23.6%。8月份,新能源汽车销售32.1万辆,同比增长1.8倍,创单月历史最高纪录。

消费价格总体平稳

消费价格方面,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介绍,8月份,消费价格总体平稳。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8%,环比上涨0.1%。分结构来看,食品价格同比下降4.1%,其中猪肉、鲜菜价格分别下降44.9%和1.5%,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0.3%,服务价格上涨1.5%。1—8月,CPI同比上涨0.6%。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8月份,受猪肉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在CPI中占据较大比重的食品价格下降4.1%,影响CPI涨幅回落。未来,CPI有望保持温和走势。

临近中秋、国庆,如何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绍宗表示,“两节”期间,围绕保供稳价主要有4个方面的安排:

一是加强市场价格监测预警。以群众生活必需品为重点,密切关注市场供需变化,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尽早预警处置。二是保障市场供应。对米、面、油、肉、耐贮蔬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提前充实储备规模,根据市场形势及时精准投放储备。三是加大市场价格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囤积居奇、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四是及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部分商品价格上涨情况,适当提高临时补贴标准,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

向好态势仍将延续

接下来,消费形势怎么看?

赵萍分析,后期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促消费政策进一步发力,加之传统消费旺季来临,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消费需求将得到释放,消费有望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

“下阶段,随着就业保持稳定,居民收入增加,居民消费需求有望不断释放,消费市场恢复向好发展态势仍将延续。”张敏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指出,从长期看,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这里面孕育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升级需求,将有力支撑消费总量扩大和质量改善。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充分发挥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与有关部门一道,统筹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考虑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群体消费发展需求,系统全面促进消费供给体系、需求结构、流通网络和发展环境提质升级。

关键词:消费政策,消费体制,消费市场,市场供需,市场供应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