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民政部:进一步加强急难社会救助 切实提高救助时效
2021-08-20 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静
摘要:据民政部网站消息,近日,民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受灾情疫情影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加强信息沟通、工作交流和资源统筹,形成救助合力,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中新网8月20日电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近日,民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受灾情疫情影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急难社会救助,切实提高社会救助时效,做好相关救助政策衔接等。

近期,我国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多省多点出现新冠肺炎疫情,防汛救灾、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通知要求,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有效保障受灾情疫情影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进一步加强急难社会救助

各地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动发现机制作用,组织动员基层干部、村级组织、社会救助协理员、社会工作者等,深入困难群众家中,全面了解辖区内受灾情疫情影响群众生活状况,做到发现早、介入快、救助及时。加大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支持力度,发现因灾因疫造成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群众,要及时给予临时救助;情况紧急的,可实行“先行救助”,事后补充说明情况。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对受疫情影响,暂时找不到工作又得不到家庭支持的生活困难外来务工人员,因交通管控等原因暂时滞留的临时遇困人员,以及户籍不在本地的受灾人员等,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

——切实提高社会救助时效

各地要根据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实际,进一步简化优化社会救助审核确认程序,积极推行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社会救助申请全流程网上办理,提高救助时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低保、特困供养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到乡镇(街道)。科学灵活调整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和张榜公示等环节的形式,对没有争议的救助申请,不再进行民主评议。可根据灾害影响、疫情形势,决定暂停开展低保对象退出工作,提高受灾情疫情影响困难群众抵御风险能力。畅通社会救助服务热线,认真做好数据比对和走访摸排,充分发挥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和数据库的监测预警作用,确保及时发现、快速响应、即时救助。

——做好相关救助政策衔接

各地要按照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发明电〔2020〕9号)、《应急管理部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衔接配合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应急〔2019〕120号)有关要求,加强基本生活救助与受灾人员救助等政策的有效衔接,切实保障好因灾因疫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重点关注受灾情、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经营、就业,收入下降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城乡居民,符合条件的要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因灾因疫导致的特困人员,要及时落实救助供养政策,压实照料服务责任,强化兜底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健全县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对存在重大困难的,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加大救助力度。

——加强特殊困难群众照料服务

各地要发挥村级组织、乡镇社工站、社会救助协理员作用,加强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众的走访探视,提高探访频次,及时了解灾情、疫情对他们生活的影响,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持续加强集中供养服务,尽最大努力收住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进一步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督促照料服务人认真履行委托照料服务协议,全面落实各项照料服务,照顾好特困人员日常生活。因灾因疫导致照料服务人无法提供照料服务的,要及时指定其他人员做好照料服务工作。受灾地区要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开展全面摸排,对存在住房、饮水、用电等安全隐患的,要及时安置到供养服务机构。

——切实强化组织领导

各地要深入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充分认识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特别是受灾情疫情影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大局意识,树牢底线思维,完善工作措施,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要全面落实“一把手”负责制,主要负责同志带头研究谋划、部署安排、推动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各尽其责。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支持,协调财政部门加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资金投入。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加强信息沟通、工作交流和资源统筹,形成救助合力,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关键词:社会救助,民政部网站,灾情,一事一议,一把手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