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国际 / 博览 / 正文
原住民寄宿学校:加美种族灭绝的工具
2021-07-03 责任编辑:黄丽红
摘要:日前,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克兰布鲁克市一所前原住民儿童寄宿学校旧址又发现了182座无标记坟墓,这是一个多月来加拿大第三次在此类学校旧址附近发现无标记坟墓。”公共历史学家泰勒·诺克斯今年3月在加拿大《全国邮报》网站上发文指出,这种思想正是自殖民时代以来针对原住民的种族灭绝行动的根源。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国际观察)原住民寄宿学校:加美种族灭绝的工具

新华社记者

加拿大许多城市取消了7月1日国庆日的庆祝活动,以哀悼在原住民儿童寄宿学校死去的学生。与此同时,成千上万加拿大人1日参加了全国各大城市的抗议活动,许多人穿着代表原住民寄宿学校幸存者的橙色T恤衫。

日前,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克兰布鲁克市一所前原住民儿童寄宿学校旧址又发现了182座无标记坟墓,这是一个多月来加拿大第三次在此类学校旧址附近发现无标记坟墓。

人们不禁要问,究竟还有多少这样的坟场?到底有多少原住民儿童在被强行同化过程中因遭受非人虐待而死去?加拿大、美国等国延续至今的种族主义对原住民权利的侵害究竟何时才能结束?

罪行罄竹难书

克兰布鲁克市这所“圣尤金教会学校”的存在时间为1912年至1970年,由天主教会运营,曾有大量周边地区原住民儿童被强迫送到这所学校接受白人殖民同化教育。同此前在“马里瓦尔印第安寄宿学校”旧址发现的751座无标记坟墓一样,新发现的这182座坟墓也没有标记。

加拿大“主权原住民联盟”主席鲍比·卡梅伦说,无名墓地揭示了“反人类罪行”,墓碑被拆除“无疑是为掩盖那么多儿童遭虐待和杀害”的事实。

在加拿大和美国的原住民寄宿学校内,任何原住民文化活动都被禁止,也不允许原住民儿童讲母语。在许多学校,学生被以数字编号方式称呼,他们不仅丧失了文化归属,就连基本生存权利也被完全无视,包括性虐待在内的各种虐待行为时有发生。

加拿大真相与和解委员会2015年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自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至少有15万名原住民儿童被强制送入寄宿学校,许多人在那里遭到残酷虐待,至少有3200人被虐致死。但有专家认为,这一死亡人数被严重低估。而即便是那些活着离开学校的幸存者,也常常在生理和心理上遭受了严重创伤。

“被偷走的一代”

原住民群体的悲剧并非仅限于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同样由白人殖民者建立的国家也曾大规模实施同化政策,强迫原住民接受白人文化。作为这种文化种族灭绝政策的一部分,原住民寄宿学校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割裂原住民儿童与原住民文化和社会的联系,塑造其对白人文化和制度的认同。

美国从1819年印第安人《文明开化基金法》开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推动在全国各地建立原住民寄宿学校。美国全国土著居民寄宿学校治愈联盟的研究人员指出,美国当初设立的数百所原住民寄宿学校中至少有73所如今仍在运营。

据澳大利亚政府1997年公布的一份报告估计,在1900年至1980年间,澳大利亚约有三分之一的原住民儿童被送入寄宿学校,而这些学校通常距离他们的原居住地数百甚至数千公里。而且,只有肤色较浅的原住民儿童会被送入寄宿学校,目的是促使其种族逐渐“白化”。人们甚至专门创造了一个术语来描述这些文化种族灭绝政策的受害者:“被偷走的一代”。

1948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把文化灭绝列为种族灭绝的罪行之一。加拿大真相与和解委员会2015年公布的调查报告写道,原住民之所以痛恨寄宿学校,是因为这些学校名义上是教育机构,但其真实目的是通过同化教育进行文化灭绝,使原住民不能再作为特有的法律、社会、文化、宗教和种族实体而存在。

种族主义难消

加拿大政府目前正面临多起关于原住民问题的诉讼案。根据加政府网站公布的数据,加联邦政府迄今已向寄宿学校受害者支付了超过40亿美元的赔偿金。然而,这种企图用金钱赎买和解的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加拿大社会至今依然存在的种族主义问题,许多原住民生活依旧困苦。

据英国《卫报》网站报道,尽管原住民只占加拿大全国人口的5%,但却占加拿大囚犯总数的三分之一。自2010年4月以来,该国原住民入狱人数增长了近44%,而同期非原住民入狱人数则下降了13.7%。因此,曾有加拿大媒体将该国监狱比作“新的原住民寄宿学校”。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美国。以此次新冠疫情的冲击为例,联合国一份关于人权问题的报告指出,美国原住民的新冠住院率是非拉美裔白人的5倍,死亡率也远超白人。

“有太多加拿大人一直坚持认为,某些文化和社会优于其他文化和社会,因此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们认为低劣的任何人。”公共历史学家泰勒·诺克斯今年3月在加拿大《全国邮报》网站上发文指出,这种思想正是自殖民时代以来针对原住民的种族灭绝行动的根源。

关键词:原住民,寄宿学校,种族灭绝,1970年,加美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