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中国褒奖夺刀少年引发高考加分"美德与公平"之争

2014-06-11 16:36 作者:娄辰 王海鹰 沈洋 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摘要:在歹徒挥刀砍向无辜群众时,江西学子柳艳兵挺身而出夺刀斗凶,换来一车人的生命安全。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吴永明认为,与直接保送上大学相比,采取单考单招的方式更为合理,“既符合高考政策的规定,又对见义勇为考生给予了褒奖”。

在歹徒挥刀砍向无辜群众时,江西学子柳艳兵挺身而出夺刀斗凶,换来一车人的生命安全。他自己,却因此错过了高考。为了褒奖柳艳兵,教育部作出对其实行单考单招的决定,多所高校向其表达破格录取意向。

“我们将使用高考B卷,在他身体康复允许考试的情况下,实行单考单招。”江西省教育厅总督学汤赛南说,江西省教育厅现正在着手制定相应考试招生方案。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吴永明认为,与直接保送上大学相比,采取单考单招的方式更为合理,“既符合高考政策的规定,又对见义勇为考生给予了褒奖”。

柳艳兵的行为传递了见义勇为的正能量。同时,虽然不是直接加分,但对柳艳兵的“优待”,让已经存在争议的见义勇为高考加分政策再度引发关注,促使中国人探讨在褒奖美德与维系公平之间应如何求取最佳的平衡。

2014年中国31个省份出台的高考新政中,加分大瘦身最引人关注。然而,记者统计发现,虽然竞赛、体育加分缩水,但13个省份的高考加分项目中,提到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江西省并没有见义勇为加分的高考政策,但如果柳艳兵和当地教育部门逐级提出保送申请,或者有院校愿意对其自主招生,可以进一步开会商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而根据北京、山东等地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加分项政策,高中阶段有见义勇为行为的考生,可以享受10分至20分降分投档的政策优惠。这些做法遭到一些学生家长和专家学者的质疑。

济南律师王建国说,柳艳兵属于个例,经过充分讨论,给予他何种奖励人们都可以接受,但将见义勇为加分作为固定政策是欠妥当的。他认为,讨论如何奖励柳艳兵等人,不宜成为让见义勇为成为高考固定加分具有合理性的依据。

北京学生家长李智说:“见义勇为加10分合理,还是加20分合理呢?分数是不能衡量出一个人的品行优劣的。”网友“天下大公”说,这样的学生,直接录取都不为过,用10分或20分的加分来量化,实在是矮化了这种善行义举。

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志业也认为,学生思想道德水准不宜用分数来丈量,他说:“高考分数更多地反映一名学生的智育成果,把德育水平简单折算成分数,再把两者相加,得出的总分是个什么分?”

他建议建立一套学生品行监测和记录机制,忠实记录学生做过的善行义举,以及是否有过违规违纪现象。这样的记录相当于诚信档案,客观呈现学生德育教育的过程和成果,可以作为高考录取时的参考因素。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从落实学校自主权出发,应该由高校来决定是否接受道德加分。大学的招生首要考虑的学术和教育标准,而非其他标准。道德可成为大学评价学生的一方面指标,而不能加在总分上,要求学校必须认可。

也有专家持相反观点。吴永明认为,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校录取也应该更加多元,对于见义勇为或作出突出贡献的考生,高考加分或者保送都是可能的选项。

还有专家指出,制定高考加分政策是一种行政干预行为,看起来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工作中时有出现偏差,甚至造成“加分腐败”现象。

“重视道德教育无疑是正确的,但道德评价带有主观性,如果监管不到位,政策漏洞更大,需要引起警惕。”刘志业说,相比加分不加分,教育部门更应该做好监管、保证公平。

仍在康复的柳艳兵表示,“暂时没有去想能否考取哪所大学”,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好好养伤,康复后认真复习,争取考出好成绩,不辜负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关爱。(记者娄辰王海鹰 沈洋)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关键词:高考加分 高考政策 单考单招 高考录取 行政干预行为 刀斗 大学评价 考试招生 学生品行 高考分数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