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1月13日电 题:咖啡馆密度超过一线城市,延吉怎么这么“潮”?
新华社记者金津秀
在东北边陲的版图上,有这样一座小城:常住人口不足70万,却坐拥千余家咖啡店,每万人咖啡店拥有量近乎上海的4倍。
延吉市,是全国最大朝鲜族聚居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这里既非咖啡豆产区,也非一线商业中心。这个曾以朝鲜族文化和美食闻名的地方,为何能凭借“一杯咖啡”多次跃上热搜榜?
含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春善在进行咖啡制作培训教学(2023年4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满城飘香产业崛起
一大早,一家名为后浪的咖啡店一片忙碌景象。店里坐满了顾客,有上班族或大学生匆匆点上一杯拿铁,为新的一天打气;也有游客慕名而来,品味延吉咖啡特有的韵味。
而这样的咖啡店,在大学城方圆1公里内还有百余家之多。从巷陌晨曦到夜市灯影,咖啡串联起这座小城的烟火与诗意。
“对于很多延吉人来说,喝咖啡就像吃饭,是每日必需,‘咖不离手’已成为普遍的生活方式。”后浪咖啡店负责人赵雪说。
两年来,延吉咖啡产业屡登全国榜单,成为中国咖啡消费市场的现象级城市。美团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延边州咖啡门店数量同比增长29%,全年销量突破1500万杯,销售额约3亿元。而在延吉,咖啡店数量更是在短短两年内实现了翻倍,从500多家增至1000多家。
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关于延吉咖啡的探店攻略多达数万篇。“网红弹幕墙”前,游客手持一杯咖啡拍照留念。来自浙江的常佳欣是一名自称“十级咖啡爱好者”的游客。在品尝多地“必喝榜单”咖啡后,她称赞延吉咖啡不仅品质上乘,还融合了本地特色。“像这杯打糕咖啡,既有咖啡的浓香,又有地方风味。”她点赞说。
在延吉布尔哈通河畔,一家名为遇咖啡的店吸引众人驻足。靠近河景的天台上,游客们手持精心雕琢成兔子形状的冰雕咖啡,在“我爱延吉”的巨型标志下拍照。据店员介绍,节假日期间,约六成顾客是外地游客,“大家都奔着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而来。”
延边州咖啡文化交流发展协会会长崔逢花认为,延吉咖啡不仅仅是消费活力的体现,更是与生活和文化密切融合的结果。
据延吉市商务局统计,目前全市有咖啡烘焙工厂8家,其中,连锁咖啡门店配套工厂5家、独立生产工厂3家,涉及经营咖啡产品的商户1000余户。
从生活喜好到产业高地,基因缘何强劲
延吉的咖啡文化并非一夜成名。延边州是东北亚地区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咖啡文化就已悄然融入了延吉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我从小就看着长辈们喝咖啡,现在自己经营咖啡店,更想把这种带着家乡特色的咖啡文化传递出去。”含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春善是延吉第一批咖啡产业“试水者”。2009年,她成立了全市首个咖啡培训班,目前运营着27家连锁咖啡店。“延吉并非传统的咖啡文化发源地,但城市独特的文化基因,让我们找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之路。”她说。
一批又一批创业者的探索,让延吉咖啡从文化传承走向了多元创新。
2020年,李美英辞去上海的工作,回到家乡延吉,创立了一家主打朝鲜族特色的鲜果茶咖啡店。她开发的延边特产苹果梨风味的咖啡,一经推出迅速成为游客必买的“时尚单品”,印有“延吉”标志的文创杯套,几乎成了打卡神器。“我们希望用咖啡讲述延吉的故事。”李美英说。
延吉咖啡不断探索、刷新味觉边界。东北冻梨美式、米酒卡布奇诺、五味子冷萃……这些独特口味,让“在延吉,万物皆可咖啡”风行一时,吸引外地游客争相品尝。
游客在延吉市一家咖啡馆买咖啡(2023年4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这些创新背后,是延吉完善的产业链条与政策支持。
在距离市中心不远的吉林省一五三咖啡有限公司,每天都有上百公斤来自巴西、哥伦比亚等地的咖啡豆在这里完成分拣、烘焙、研磨,供应给延吉及周边地区的咖啡店。“政府不仅提供政策扶持,还搭建展销会和合作平台,让我们有机会走向更大的市场。”企业负责人金海莲说。
延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办公室副主任何春艳介绍,通过“最多跑一次”改革和全程电子化审批,企业开办时间已压缩至一天。同时,政府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免费场地、装修补贴等政策支持,吸引了许多人返乡留乡。
近几年,延吉接待游客数量与旅游综合收入持续大幅增长。2024年,延吉成为东北三省唯一入选的“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当地政府和咖啡从业者敏锐地察觉到这一机遇,将咖啡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让打卡咖啡店成为旅游体验的重要一环。
在热门景区周边,许多咖啡馆别具一格,将朝鲜族特色建筑与民俗元素融入其中。店内木质雕花、传统服饰装饰,搭配醇厚咖啡香,营造出独特的沉浸式体验。
近期,当地文旅部门联合咖啡企业,推出咖啡文化之旅等活动,串联起市内咖啡馆。沿途游客既能品尝特色咖啡,又能欣赏长鼓舞、伽倻琴演奏等民俗表演,还能亲手参与咖啡烘焙、拉花制作,成为延吉文旅的亮眼招牌。
从单品深耕走向全域联动
延吉咖啡产业的崛起,创造了“小城咖啡奇迹”。然而,从业者们也表示,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要直面多重挑战和瓶颈。
——防止行业内卷,保持健康竞争环境。
“延吉咖啡产业一路飞奔,恶性竞争的暗礁也开始浮现,价格战就是最突出的表现。”黄春善说,商家若为降低成本,在原料、工艺、服务上偷工减料,虽短期内或有盈利,但长期会拉低延吉咖啡口碑,削弱产业竞争力,使行业陷入低质循环。
为此,2024年12月,延吉市成立咖啡协会,黄春善作为发起人之一,与协会成员共同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力促诚信经营。“有的咖啡馆可以打造独特的场景服务,有的专注于打磨精品咖啡,我们鼓励成员单位走出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路子。”黄春善满怀信心地说,“通过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打造一批竞争力超强的咖啡企业集群,让产业实力更上一层楼。”
——完善产业链联动,推动产业升级。
咖啡烘焙师姜京汰在烘焙间内烘焙咖啡豆(2023年4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近两年,全球咖啡豆价格一路走高,这让当地主管部门和从业者们意识到,稳定、完善的产业链关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为此,延吉市商务局出台系列举措:上游,与大型供应商洽谈,筹备原豆集采中心;中游,力促头部品牌与工业企业合作,开发地方特色速溶咖啡;下游,优化线下销售,携手电商开拓海外市场,举办文创大赛提升产业附加值。
——抢抓就业新机遇,拓展职业空间。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延吉咖啡产业的火热发展,外埠资本不断涌入,带来新理念与业务拓展,就业市场也随之热闹起来,咖啡师、店长、烘焙师、营销人员等专业人才需求大增,不仅咖啡从业者拥有了更多职业机遇,高校学子们也搭上了这趟快车,获得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
以延边大学为例,学校新开设了“大学生咖啡师能力素养”等创新创业课程。负责该课程安排的教师介绍,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咖啡制作、品鉴以及咖啡文化传播的能力,“自去年开班,两期课程报名火爆,迅速满员,极大激发了学生投身咖啡行业的兴趣。”
咖啡的香气中,一座边城生机蓬勃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