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恒天然乳粉现肉毒杆菌涉3个中国客户 官方要求召回

2013-08-04 06:58 中新网 责任编辑:陈玮
摘要:针对新西兰企业在浓缩乳清蛋白粉中检出肉毒杆菌一事,国家质检总局2日晚要求进口商立即召回可能受污染产品。恒天然发言人称,这并不影响食品安全,检出二聚氰胺残留的批次也已照常发往中国等国外市场。

针对新西兰企业在浓缩乳清蛋白粉中检出肉毒杆菌一事,国家质检总局2日晚要求进口商立即召回可能受污染产品。

国家质检总局要求进口商立即召回

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了解到,当地时间8月2日,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发布消息,称该公司一个工厂2012年5月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

国家质检总局对新西兰乳粉中肉毒杆菌污染问题高度重视,立即与新西兰驻华使馆取得联系,要求新方立即采取措施,防止问题产品影响中国消费者健康;要求进口商立即召回可能受污染产品;要求各地检验检疫机构进一步加强新西兰输华乳制品的检验监管。国家质检总局称,将对此事继续给予关注。

公司声明 已向8家客户发出了提醒

据法制晚报报道,今天上午,恒天然集团发来声明,称:恒天然集团今天就涉及2012年5月在其一家新西兰工厂生产的三批次特殊类型的浓缩乳清蛋白(WPC80)的质量问题向包括3个中国客户在内的共8家客户发出了提醒。

恒天然表示,目前没有任何关于因食用含这些批次乳清蛋白的产品而导致疾病的报道。鲜奶、酸奶、奶酪、黄油和超高温灭菌牛奶等日常乳制品不在受影响的产品之列。

恒天然集团首席执行官西奥·史毕根斯先生今天表示:“我们正在快速行动。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尽快获得那些可能受到影响的产品信息,从而确保这些产品从超市中下架,而那些已经被买走的产品也能退回来。”

中国约7成进口奶源来自恒天然

据报道,恒天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乳品原料供应者。中国有70%的进口奶粉都来源于新西兰,而这些几乎全部出自恒天然;平均每10个中国比萨中,就有8个使用恒天然产的奶酪,并且多数大型面包连锁店使用的也都是恒天然的黄油、奶油和奶酪。

1月恒天然曾曝出奶制品检出微量二聚氰胺

今年1月据新西兰先驱报报道,新西兰乳品巨头恒天然在对2012年9月生产的100份样本检测时发现,其中10份全脂奶粉、脱脂奶粉以及奶酪粉中存在“极微量”二聚氰胺(DCD)残留。

恒天然发言人称,这并不影响食品安全,检出二聚氰胺残留的批次也已照常发往中国等国外市场。当时恒天然在华对外联系人表示:“恒天然产品不含食品安全风险。”恒天然随后发来的声明引用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官员的表述,因牧草使用二聚氰胺而造成产品中含有微量二聚氰胺残留并不会构成食品安全问题,也不会对人类健康和动物健康带来任何风险,当时新西兰方面并未采取禁售措施。

进口奶粉质量让人担忧

新西兰奶粉在中国消费者中间颇有号召力,一句“源自新西兰的优质奶源”的广告语深入人心,俘获了无数年轻家长的心。而如今,作为新西兰最大的乳品生产企业恒天然却再次曝出质量问题,洋奶粉究竟可不可靠,能让中国消费者深信不疑吗?能否提高国人对洋奶粉的警惕性?

其实,恒天然并不是第一个曝出食品安全问题的外国乳制品企业。近年来,包括美赞臣“金属门”、日产奶粉“缺碘门”在内的“洋奶粉”安全负面事件层出不穷。作为国内消费者,应该更加理性,多一份清醒。而对国产奶企来说,不必幸灾乐祸,更应该在质量上下工夫,在取信于消费者上有实际措施。我们也将继续关注事件进展。

名词

肉毒杆菌

肉毒杆菌是一种生长在缺氧环境下的细菌,在罐头食品及密封腌渍食物中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是目前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肉毒杆菌是一种致命病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毒素,是毒性最强的蛋白质之一。人们食入和吸收这种毒素后,神经系统将遭到破坏,出现头晕、呼吸困难和肌肉乏力等症状。

浓缩乳清蛋白

浓缩乳清蛋白被广泛用于婴儿奶粉、儿童成长奶粉和运动饮料中。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关键词:恒天然 肉毒杆菌 二聚 奶酪粉 乳粉 客户 氰胺 金属门 乳清蛋白 蛋白粉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