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胡姬”安在?我国科技考古团队首次发现敦煌“混血儿”

2023-12-20 09:19 作者:孙丽萍 新华社 责任编辑:吴静

新华社上海12月19日电(记者孙丽萍) “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如此描述盛唐气象。但诗中的“胡姬”来到大唐后是否留下并融入当地生活,是个有趣的谜题。

我国科技考古团队近日发现两例生活于曹魏—唐代时期的敦煌“混血儿”,为古丝绸之路多元文化并存增添了证据,也为李白诗篇添加了注解——唐代有“胡姬”嫁给了当地男性,繁衍了后代,融入了中华民族血脉。

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这一分子考古新成果由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生命科学学院与厦门大学、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携手取得。考古团队首次获取25例来自丝绸之路黄金通道河西走廊的古基因组数据,以基因数据和史料记载相互印证,揭示了河西走廊人群发生的大规模人群迁徙和融合。尤为特别的是,其中两例敦煌个体竟是“混血儿”。这一研究成果近日以《古基因组揭示河西走廊过去两千年的遗传史》为题发表在自然科学权威期刊《科学通报》上。

“通过古基因组比较分析,我们重建了约两千年来河西走廊的人群遗传历史,以科技考古手段证实了重大历史事件对河西走廊人群的影响。”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副教授文少卿说。

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人群交流的重要通道。由于缺乏古DNA数据,这一地区人群历史的研究长期处于近乎空白的状态。此次科技考古成果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空白。

研究发现,过去约两千年来,河西走廊地区至少发生两次大规模的人群迁徙和融合。

敦煌是位于河西走廊的古丝绸之路重镇。科技考古工作者在敦煌佛爷庙湾墓地获得曹魏时期和唐代各一例基因数据,研究发现他们竟然都是“混血儿”,属于欧亚大陆东西部的混血个体,且欧亚西部祖先成分高达30%—50%。

“有趣的是,这两例个体的偏向性混合显示,他们应该就是敦煌当地男性和‘胡姬’结合的后代。”文少卿说,敦煌墓葬壁画及画像砖敦煌壁画上有大量描绘多民族形象的内容,而分子考古研究发现“混血儿”不仅生活而且葬在敦煌,这是古代丝绸之路多民族融合、多元文化并存的佐证,也是丝路繁华的缩影。

关键词:混血儿,胡姬,科技考古,基因组比较,敦煌壁画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