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端午档银行理财产品数量锐减 节假日理财气氛转淡
2022-06-06 作者:李 冰 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吴静

本报记者 李 冰

见习记者 余俊毅

以往,每逢节假日,银行往往会推出特供理财产品,借着节日的喜庆气氛进行宣传,吸引广大客户购买,同时推出的还有各种专项优惠。日前,《证券日报》记者联系多位银行理财经理后发现,相比以往,今年较少有银行对“端午节”专属理财产品进行推介,甚至大多银行并未推出“端午档”相关产品。

业界普遍认为,近年来,银行对推出节日专属理财产品的热情不高,主要受资管新规和理财产品市场的变化等因素影响,同时银行理财业务正逐步走向净值化、规范化。

端午理财“气氛淡了”

记者观察发现,今年端午期间,专属理财市场略显“安静”,大型银行在推出“端午专属”理财产品上显得并不是很积极,其推出的端午相关活动,大多与理财无关。例如,中国银行湖北分行推出6月3日至6月10日期间参与中行手机银行抽奖送好礼以及微信立减金等活动;工商银行大连分行则是推出端午节大礼包活动,包括周边游景区购票88折、停车费低至1元活动等等。

“近两年来,银行较少‘蹭热度’发节日专属理财产品。”某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今年该行也没有推出“端午节”专属理财。她坦言,节日上发行的理财产品与平常推出的差别不太大。

从数据上来看,记者以“端午”为关键词在中国理财网进行搜索,发现仅有4款节日专属理财产品推出,发行银行为城商行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

另外,记者通过线上方式向银行了解情况,多家大型银行官方客服证实,“目前没有关于端午节相关的理财产品。”某国有银行客服对《证券日报》记者称,“往年是有的,但今年并未查到相关产品。”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翰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以前,节日专属理财产品主要以短期、高收益为主,其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闲置资金在假日也能获得收益的需求。近年来,节日款专属理财产品的‘转淡’已经成为常态化趋势。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银行理财业务正逐步走向净值化、规范化。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用户端来看,节日理财产品吸引力也有所下降,理财投资者正趋于成熟,投资规划更严谨,投资资产的选择范围也更宽泛。

中小银行略显积极

对比大型银行的普遍“冷淡”,中小银行显得相对积极。记者注意到,不少中小银行都推出了端午节理财产品推荐活动。例如,紫金农商银行发布了“端午热点理财推荐”,借端午节日气氛推出了5款推荐理财产品;潍坊银行也在端午期间列出了多款重点推荐理财产品,募集期普遍在6月1日至6月6日之间。

中小型银行在端午期间推出的理财产品,客户投资起点金额大多为1万元,产品周期普遍以长期投资为主。

在谈及银行对节日理财产品态度差异的原因时,杨海平认为,中小银行揽储的压力相对国有大行更大,客户资源相对较少,比较愿意通过发行节日理财产品来吸引客户,以扩大客户源。他建议,投资者应认真做好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测试,选择与个人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产品,此外,还需要综合个人财力、流动性需求等做出选择。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上述说法表示认同,“相比中小银行,大型银行的客户资源相对较多,补充资本的手段也更多样化,因此大型银行通过宣传节日理财来吸引客户、扩大客户源的意愿较中小银行弱。”他建议,在理财产品净值化的背景下,投资者更多的是选择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机构投研能力和基金经理的表现。对于闲钱的假日理财,则可以选择期限灵活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并注意提前申购,以享受到假期收益。(证券日报)

关键词:端午,理财市场,银行理财,证券日报,银行理财产品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