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今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24.5万人 鼓励基层就业、灵活就业
2021-06-23 作者:杜燕 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静
摘要:今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24.5万人。北京还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持续做好乡村特岗教师、乡村振兴协理员、科研助理等岗位招聘,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明显增多。

中新网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 杜燕)今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24.5万人。北京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

这是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贺锐在今天举办的“2021年北京市就业创业工作”发布会上介绍的。他表示,高校毕业生是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宝贵人才资源,承载着众多家庭的梦想和希望。今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24.5万人,人社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精准发力,各高校主动作为、积极推进就业。

据介绍,北京在全国率先提出取消北京市用人单位录用高校毕业生的入职重复体检,进一步简化就业报到手续。同时,完善人社和教育线上招聘平台,组织开展专场招聘219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30余万个,促进了人岗匹配、市场化社会化就业。

北京还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持续做好乡村特岗教师、乡村振兴协理员、科研助理等岗位招聘,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明显增多。例如,今年计划招聘乡村振兴协理员508人,报考人数达2357人,同比增长83.5%。

贺锐指出,北京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帮扶,通过支持企业吸纳、增加城市公共服务类岗位、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举措,1-5月已帮扶6.8万人实现就业。鼓励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支持返乡创业、灵活就业,支持和规范新就业形态就业。1-5月,已有1.65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完成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3万人转移就业指标的55%。

此外,对于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北京采取多项措施帮助他们尽早实现就业。

北京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主任赵琳在发布会上表示,北京支持企业吸纳。对于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参保的企业,招用毕业年度内北京市高校毕业生,符合条件的将给予不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北京还将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体工商户等各类用人单位纳入支持范围,鼓励释放更多的就业岗位。

北京支持灵活就业。对于离校2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是灵活就业的,可以申请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最长可按标准享受3年。这样,对于那些从事自由职业毕业生,即使没有用人单位,也可以享受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障,为毕业生解除后顾之忧。

北京支持自主创业。对于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申请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符合条件的,原则上取消反担保。同时,北京通过大学生创业板,打造“进口有政府服务,出口有市场承接”的服务模式,引导资本市场资源对接大学生创业企业,激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北京支持就业见习。还没落实工作的毕业生,可以先选择参加就业见习,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就业能力,还能按照灵活就业享受社保补贴。目前,北京市有365家见习单位提供了5700余个见习岗位,从以往的情况看,见习的留用率达到50%以上。

赵琳表示,目前,北京人社部门正在和教育部门进行高校毕业生的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离校后,市区两级毕业生就业服务部门将对北京市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集中开展“点对点”的实名制就业服务。

据悉,一方面,北京确保就业服务活动不断线,即将开展“2021年暑期北京地区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依托“北京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向毕业生集中推送线上招聘会、职业指导公开课、直播带岗等近百场就业服务活动。此外,7月中旬将在农展馆举办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届时将提供更多的供需接洽的机会。另一方面,北京将面向困难毕业生实施更为精准的就业帮扶。按照优先联系、优先帮扶、优先就业“三个优先”的原则,深入开展“一生一策”精准帮扶,确保有就业意愿困难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帮扶。(完)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毕业生就业,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