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无现金社会”成两会热点议题未来能否推广全国

2017-03-11 17:15:06  来源: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浙江在线杭州3月11日讯 时值两会,真正的社会问题总会被人提及。

老司机虞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最近两年深刻感受到一个新变化,越来越多乘客上车后问她:“师傅,我没零钱了,能不能用手机支付啊?”所以,她提交了《关于全面推进无现金社会建设的建议》,呼吁让老年人、生活在中西部地区的人都能享受到无现金生活的好处,走完中国迈向无现金大国的“最后一公里”。

虞纯的观点,很多代表、委员赞同。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侨联副主席陈乃科也建议全面助推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他说,“无现金社会”是世界各国政府都在大力推行的发展趋势。在2014年停止印刷纸币之后,丹麦在2016年公布一系列动议,允许零售商拒绝现金支付,仅接收移动支付和银行卡支付。

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副市长谢双成建议以“互联网+政务”为切入点,让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深入老百姓生活的场景率先实现“无现金”:2016年,全国有357个城市入驻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包括车主服务、政务办事医疗服务、交通等九个类别,缴费项目超过380项,为1.5亿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和无现金支付的体验,超过10亿人次使用“指尖上的城市公共服务”,比去年增长218%

14890193115346021.jpg

杭州经验能否引领全国

去年G20峰会前,杭州在部分公交车上试行了“无现金”的移动支付,市民可以不带钱出门,省去了硬币重、找零难的烦恼。杭州大多数的正规菜场都支持手机支付,用手机缴水费、电费、煤气费等也越来越普及。

G20峰会前,德国人阿福还以生存挑战的方式,身无分文从上海坐高铁来到杭州,只凭手里的一部手机,买地铁票、坐公交车、喝茶、逛花鸟市场、吃饭、逛西湖……完全没问题。最后耸耸肩,带着一脸的不可思议回到了上海。

根据“蚂蚁金服”公布的数据:目前,杭州98%的出租车、超过95%的超市便利店、2万多家餐饮门店等等都支持移动支付。从数据显示,杭州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之城。

虞纯深感在杭州“无现金”生活的方便,因此,在这次全国两会上,她建议从国家层面上全面推广“无现金”社会建设,把沿海和发达地区经验,向全国更多的地区推广。

细数现金的弊端

关于现金的“原罪”,美国连线(Wired)杂志记者David Wolfman还专门写了一本叫《无现金时代的经济学》的书。

细菌和病毒。中等浓度的流感病毒可以在现金上存活3天。在人类经历的数场瘟疫中,现金很可能扮演过极不光彩的角色。

社会成本。纸质现金通常只有3年寿命。2005年,美国花在现金管理方面的费用就高达1100亿美元。2007年,欧洲3600亿欧元的现金交易成本为500亿欧元,这还不算ATM、运钞车、夜间保险箱和点钞机的成本。如果将纸币体系转变为完全的数字化货币体系,各国可以节省年GDP的1%。

社会治安。在日本,发放养老金的当天,会有成千上万的警察被部署在全国各地的ATM机周围,防止老年人在取款时被抢劫或被骗。在美国,如果银行和各大公共场所没有抢劫,每年能省下近1500亿美元,这数字是美国教育部年预算的3倍。

税收黑洞。在意大利,“账外”交易每年从政府手中抢走1000亿欧元,这一数字相当于该国GDP的20%;在希腊,这一数字超过了27%。

谁最支持现金?书里指出,贪官、毒贩和洗钱者在其中最为活跃。其中原因,不言自明,只有通过现金交易,才能做到难追溯、难定位。

David总结说,“现金是穷人的敌人”,他们钻不了什么空子,却承受着现金带来的所有弊端。

多久才能实现“无现金社会”

不少代表委员对“无现金社会”的前景颇为乐观。全国人大代表、中北大学副校长熊继军认为,相比于信用卡受限于信用体系和便捷性问题,移动支付等无现金方式更容易被接受和普及。

全国政协委员曹德旺虽然认为,消灭现金可能要一两百年,但他主要是考虑到中国很大一部分人还生活在农村,中国的东西差距和城乡差距非常大,基础设施建设不一定跟得上。不过,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在国家层面上推进“无现金社会”的发展才显得更有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侨联副主席中国侨联常委屠杰说,当安全可靠、便捷成为共同的认可,“无现金”社会必然建成。(综合人民网、中国青年网、杭州日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