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互换
设为首页
设为收藏
手机版
东南网 / 新闻频道 / 天下 / 社会(即时新闻) / 正文

常州“毒地”事件再次敲响环境安全警钟

2016-04-20 07:46 作者:张伟宾 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摘要:常州“毒地”事件的处理结果,不仅关乎着常州外国语学校近3000多名师生的身心健康,也关乎着未来类似事件中更多人的健康权益。日前,央视报道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搬迁新址后,493名学生先后被检查出皮炎、血液指标异常等情况,个别学生查出患有淋巴癌等。

张伟宾

常州“毒地”事件的处理结果,不仅关乎着常州外国语学校近3000多名师生的身心健康,也关乎着未来类似事件中更多人的健康权益。有太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健康成长更重要,希望类似的事件能够不再发生。

日前,央视报道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搬迁新址后,493名学生先后被检查出皮炎、血液指标异常等情况,个别学生查出患有淋巴癌等。据悉,学校附近正在开挖的地块上曾是三家化工厂,学生们的身体异常情况疑与化工厂“毒地”相关。事件经报道后,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环保部、江苏省政府等已组成调查组专门调查这起事件,教育部国家督学赴当地专项督导。

媒体梳理发现,常州外国语学校所在的常隆地块修复工程,曾经多次遭到附近学校学生、家长的抵制,并不是第一次暴露在舆论场之中。这次经央视报道后,常州当地回应也非常迅速,常州市委、市政府于当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表示将本着对师生健康高度负责、对环境污染“零容忍”的态度,迅速展开相关工作。18日下午,常州外国语学校发公开信,承认央视报道基本事实总体无误,但也存在一些“硬伤”,认为央视看似客观的调查,实际上是记者主观加工的结果。同在18日下午,常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向澎湃新闻发了近5000字的书面材料,就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日前报道的“常州外国语学校周边土地污染以及部分学生出现环境异常反应”事件逐条做出回应。

从澎湃新闻的报道中,常州市的逐条回应与央视的报道在出现异常症状学生的人数(央视报道493名学生,常州市回应有133名)、周边土地污染是否可控、校区内的空气、土壤和地下水是否受到了污染、附近化工地块是否存在偷埋危废等核心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尽管有很多问题有待调查组彻底查清,但是学校未批先建、学生身体出现异常等核心焦点,在常州市新闻办和常州外国语学校的回应中都没有予以否认。

常州“毒地”事件的处理结果,不仅关乎着常州外国语学校近3000多名师生的身心健康,也关乎着未来类似事件中更多人的健康权益。当前相关调查仍在进行,从目前报到出的事实看,有太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

一问学校目前是否还有环境污染的隐患?目前大部分学生仍在校正常就读,如果仍存在环境危害的隐患,那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教育权利怎么保护?作为这次事件的主角,该校学生的身体状况,无疑是社会的最大关切。根据常州官方的回复,学校周边地块在2月19日通过专家评审,该地块的生态隐患是可控的。而根据央视报道中专家的说法,污染物质并没有消除,在地底下仍是一颗生态炸弹。关于是否存在环境污染隐患的问题,无疑需要更明确的答案。但是无论如何,在涉及孩子健康安全的问题上,只要可能存在隐患,就必须“零容忍”,不能让这些学生暴露在已知或潜在的健康隐患中。


二问质疑颇多的环评报告是怎么通过的?从常州外国语学校网站上的环评报告看,各项检测结果均是“合格”,然而现实是至少133名学生出现异常症状。学校搬迁之后,学生家长、教师分别以各种形式对学校的环境安全提出质疑。环评报告的作用是准确评估项目的环境隐患,那么环评报告的准确性和独立性又有谁来保证?这不是政府背书就能消除的质疑。如果对环评报告有争议,那无疑需要更权威、更专业、更独立的机构来评估环境安全隐患,环评报告不能成为橡皮图章,为不环保的项目充当门面。群体性环保问题需要更具公信力的机构参与,要加强环保部门尤其是环评报告的独立性,从源头堵上可能的漏洞。

三问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家长的利益诉求是否充分表达?网络上搜索发现央视报道前就有不少关于学校周边土地污染和学生反应异常的质疑和讨论。有媒体报道,部分在事业单位任职或担任公务员的家长透露,他们还遭遇单位“组织指导意见”。央视报道后,这起事件中的主角,学生和家长们在媒体上目前并没有太多发声。只有让各相关主体的环境诉求得到充分表达,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消除可能存在的环境隐患。

环境问题是任何地区经济发展都绕不过去的。这次污染问题也许只是当下中国的一个缩影,但却为我们思考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再一次敲响了警钟。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构建一个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常州外国语学校是当地一所名校,仍处于这样的境地,那么全国其他地区又有多少学校暴露于环境污染的伤害中呢?因为环境污染出现异常症状的学生的损失如何弥补?如何在事前就堵住安全隐患?这些现实问题既需要政府加强各个环节的环境监测与评估,贯彻好、执行好相关法律政策,也要强化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环境治理参与机制的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远离“毒地”。

钱能买空气净化器,可以请第三方检测机构,但是永远买不到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孩子成长的安全的土壤。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健康成长更重要,希望常州“毒地”事件能够在“零容忍”的标准下得到妥善处理,更希望类似的事件能够不再发生。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关键词:环境隐患 环境危害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点击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投诉
新闻中心
  • 快讯
  • 国内
  • 国际
  • 娱乐
  • 体育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点击加载更多>>>

关注东南网微信

扫码关注,了解福建

排行榜
  • 日排行
  • 周排行
  • 月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