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购车需出示“车位证明”或将在北京实施

www.fjnet.cn 2013-11-06 06:59  陈琳 来源:北京晨报 我来说两句

国外多个城市实施的控车措施——购车需出示“车位证明”或将在北京实施。昨天记者获悉,交通部门已提交建议,拟完善本市机动车停车泊位“一车一位一编号”数据库建设,把拥有(购买或租赁)停车泊位作为申请小客车摇号的资格审核条件之一。专家表示,这项措施等于给购车又增添了一个“门槛”,但实施起来易出现虚假停车证明、倒卖证明等现象,相关部门还需慎重论证。

市民:车位证明不能解决停车难

今年8月,北京市政协就已经提出报告,建议小汽车调控政策由单一的“控制增量”向“增量、存量双控制”转变,即通过建立存量小汽车退出机制,制定征收小汽车首次注册费政策,以及逐步实现“停车入位”,将合法停车位作为购买小汽车的基本前提等方法,提高小汽车保有门槛,降低小汽车增长速度。

实际上,早在2004年以前,北京曾经实施过这项政策——购车除了要北京户籍之外,还需要提供泊车车位证明。这一制度重新再提起,自然遇到了市民的质疑。“比如我们小区,停车位共800多个,但汽车早已不止这个数。物业开的是停车证,除了地库车位专用,地上的都是先到先得。我找物业开的停车证,没有专用车位,能算停车证明吗?”市民刘先生说。

另外也有市民表示,“车位证明”并不能解决停车难,这是因为北京的车位缺口太大。据市交通委运输局此前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市有40.1%的汽车没有固定车位,只能停在马路边或小区边角地儿。这就又出现一个新问题,停车位是一种稀缺资源,汽车则是一种供应充足的商品。将两者挂钩,很有可能会倒逼人们出于投资目的哄抢车位,加剧稀缺资源的竞争,车位价格必将飞涨,还可能出现虚假停车证明、倒卖证明等现象,甚至与车位相关联的房地产价格也将会有新的炒作理由,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不公平的。

专家:如何保证车位“真实有效”

对此,相关专家也各有不同的见解。交通专家、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秘书长王丽梅表示,实施这项政策首先要对现有的正规车位进行“盘点”,另外在实施过程中要保证公平合理,即如何保证“车位证明”有效。“到底该哪个部门来出示这个证明?是物业还是政府相关部门?由谁来监管?”王丽梅说,这点必须要明确。

据了解,购车需出示“车位证明”政策,上海、大连、成都等城市都在进行探讨,目前仅限于“只是意向,将会成为未来的趋势。”

美国能源基金会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主任王江燕表示,在北京由于商业区、居住区的过度集中,这些区域内的基础设施严重稀缺,车位配建指标更少,因此购车出示“车位证明”措施,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中心区的拥堵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停车难。“如果要选择在城市中心区居住,就必然有所牺牲,那就是放弃自驾车,而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国外的一些大城市缓解交通拥堵也是这样做的。”

美国3E交通系统咨询公司高级咨询专家徐康明说,将正规车位作为购买小汽车的基本前提,是国外一些大城市控制小汽车增长的一项措施。从北京的角度来讲,探索以车位来限制购车的可行性很有必要。

不过徐康明也表示,这项措施的实施要特别慎重,要避免虚假停车证明以及倒卖证明的现象发生,“这项措施在实施之前,需要有大量的数据调查和配套的政策、体制方面的研究,我个人认为在短期内实施的可能性不大。”

交通委:居住区车位配比新标正制定

据了解,发达国家每辆车平均配1.3个停车位,而北京在1994年之前,没有居住区建设机动车停车设施的配套标准,在此之前建设的居住区,特别是位于东、西城和二环、三环以内的部分居住区,在建设时并没有考虑到机动车停车的问题。如今当小汽车走入家庭的时候,老旧小区停车设施的欠账已经成了无法弥补的大问题。

据市交通委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1994年以后的老标准,北京的居住区、三环以内的是1:0.3个车位,也就是每10户才配3个车位。但现在就东、西城来说,一户拥有的车辆数已超过0.8辆了,按0.3配比来说,差距比较大。所以,新的标准目前规划部门正在积极制定,有望把配比提高到1:0.8以上,即10户家庭配8个车位。另外还会制定差别化分区域标准,二环、三环以内,五环以外的几个区域,会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配比。值得关注的是,新标准中规划部门首次将保障房停车位列入。这样算来,新建的小区有望实现一户一车位的配比标准,实现住户都有车位可停。

晨报记者 陈琳

  • 责任编辑:陈玮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