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十一黄金周又成“黄金粥” 专家呼吁恢复五一长假

www.fjnet.cn 2013-10-08 10:40   来源:钱江晚报 我来说两句

又是一年国庆长假,“黄金粥”诸多的“哀”与“稠”迫人深思:无论是九寨沟的大规模游客滞留事件,还是北京故宫的超载奇观,皆令公众在追问景区管理能力之余达成共识:放假制度真的该调整了。

此外,与放假制度同时需要改善的还有大气污染。长假后几天,浓重的雾霾不仅引发公众对于健康安全的忧虑,甚至直接导致交通瘫痪。出现在假期中的环境话题,应该成为政府日常工作日中亟待改进的重中之重。

让我们盘点一下今年十一黄金周的热词。

【热词一】

新旅游法时代

国庆假期一直是旅游业的黄金旺季,今年由于旅游法实施,旅游市场大幅降温,部分旅行社发送游客数量竟逊色于中秋节三天长假。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伴随着新旅游法时代开启,旅游业将被倒逼面临一场新的洗牌。

根据10月1日起施行的旅游法规定,“零负团费”组团、增加购物点、强迫购物等行为被明令禁止,价格上涨成为旅游产品不可避免的趋势之一。目前,各大旅行社喜忧参半,除了驻足观望者,多数旅行社积极学习新法,提价之余四处寻求出路。

【热词二】

雾霾

整个国庆假期,京津冀区域及中原地带被雾霾困扰,北京地区仅有两日晴好天气。游客纷纷吐槽,在首都望不见故宫全景。中央气象台播报显示,4日起京津冀等地出现的新一轮重度雾霾,预计将持续至8日。

长假期间,北京市区机动车行驶减量,部分工厂也已停工,为何雾霾依旧严重?气象专家指出,雾霾天气诱因在于持续性静稳天气,而雾霾频发的真正根源在于污染排放超过承载力。

【热词三】

九寨沟

2日九寨沟景区发生大规模游客滞留事件。因不满长时间候车,部分游客围堵景区接送车辆,导致上下山通道陷入瘫痪。滞留多个小时的游客纷纷抱怨,拥堵是管理不当所致。而景区方面则回应称,拥堵原因是少部分游客因不听劝阻,拦车阻碍交通。

事实上,除了九寨沟,此次黄金周在北京故宫等诸多主流景区,均出现不同程度接待人数超载问题。九寨沟滞留事件,且不论诱因为何,根源在于黄金周游人爆满所产生的巨大服务需求导致景区接待能力不足而引发的供需矛盾。

自五一黄金周被取消后,十一长假成为国人旅游的首选时间,近年知名景点经常被曝超容载力接待,致使游客太多拥挤不堪,很难真正领略景区美景和文化。

安徽大学旅游系副主任李经龙等专家呼吁,尽快有效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让国人出游时间有更多选择性,同时考虑恢复五一长假,并出台一些关于淡季旅游的扶持性政策,有效避免著名景区在旺季出现严重的供需矛盾,还游客一个舒适的旅程。

【热词四】

高速拥堵

“十一”长假是出门旅游、探亲访友的最佳时节。时值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施行一周年,今年免费通行的高速公路依然十分拥堵,在被戏称为“堵家坎”的北京杜家坎收费站,排队一度长达6公里。

许多人认为,只有更多免费时段才能避免“挤时段”出行,缓解“长假常堵”的困扰。

对此专家建议将高速公路节假日集中免费逐步变为在日常时段降低收费,既可以减少因节假日免费而刺激和催化的出行高峰,也可以引导民众错开安排时段理性出行。

【热词五】

香格里拉导游

旅游法实施未满一周,著名的旅游胜地云南香格里拉就被曝光一系列旅游乱象,近日有媒体报道,记者体验香格里拉一日游时,工作人员要求每人必须交费参加藏民家访自费旅游项目,甚至还进行言语威胁。

对此,全国假日办方面强烈谴责欺骗诱导消费、威胁胁迫游客和野蛮粗暴执法的行为,目前两名涉事导游被吊销资格,涉事旅行社处以十万元罚款、停业整顿一个月,涉事执法人员被免职调离。在《旅游法》实施之际,竟然还有这样顶风作案的恶劣行为,依法严惩不仅昭显出新法权威,更将具有警示意义,在新旅游法时代维护更多游客合法权益。

10多年过去了,黄金周该升级

国庆长假已经落幕,这个假期景区拥堵、游客滞留、交通不畅再次成为人们抱怨的焦点,而且较往年有过之无不及。

黄金周变“黄金粥”,出门旅游休闲沦为花钱遭罪,再次反映出打造升级版的黄金周已经迫在眉睫。

我国的黄金周制度设立于1999年,10多年过去了,道路逢节必堵、景区人山人海、吃饭住宿“一桌(床)难求”、甚至连如厕都排起长龙阵,成为长假里的一大奇观。

游客怨、景区难、政府忙,这样的黄金周不仅让参与各方都苦不堪言,而且旅游质量难以保证,公共安全隐患重重。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国内旅游规模年逾26亿人次,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我国旅游总人次还将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这意味着未来黄金周的考验更加严峻。

要想避免黄金周成“黄金粥”,还需尽快打造升级版的黄金周。

  • 责任编辑:陈玮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