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网言众议:旅游法来袭,不文明弄不好会被刑拘

www.fjnet.cn 2013-10-02 09:52   来源:光明网 我来说两句

新闻背景:

近日,一名27岁中国游客在位于美国犹他州的拱门国家公园游玩时,私自攀爬60英尺高的红砂岩结构拱石,不慎跌落造成重伤。

面对“十一”黄金周,很多人早已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或携家带口、或呼朋唤友,早早拟定了出行计划。但是各位要注意了,据悉,新《旅游法》于“十一”开始施行,游客如果乱涂乱画最高会受到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据旅游方面的相关专家透露,新《旅游法》对如何处罚旅游者不文明旅游行为作了明确规定。

文明旅游就那么难?

中国经济网网友 银盛

旅游是一种文化,也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常态。但“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每个游客的言谈举止,决定着自己在别人眼里是怎样一道风景。这些在境外暴露的一桩桩、一件件境外“丢人事件”,折射出的是长期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缺乏“公共”文明意识、不顾及他人、缺乏诚信等陋习。旅游不止是休闲,也是一种交流、学习,是“照镜子”,这面镜子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不足,也促使反思社会发展的欠缺。

文明是一种“软实力”。提高公众文明素养,要在全社会形成讲文明的风尚,需要由小及大、持之以恒,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但是,对于一个人而言,在外出旅游时,文明,其实只是多顾及他人感受,维护公共秩序,就会“文明”很多,就这么简单。

“文明出行”需要道德约束还是刚性制度?

中国经济网网友 李蕊

尽管多年来国家一直倡导游客文明出行,可是噪音、吐痰、翻围栏逃票,采摘花朵,踩踏草皮、肆意加塞、攀爬建筑物留影……这些不文明的举动,依然伴随着我们,为何这些陋习屡禁不止?做到文明出行是需要道德约束还是刚性制度?

都说做到文明出行要在于公民自觉维护国家形象,可是事实证明,只靠自觉履行公民责任来告别旅游陋习、提速文明出行恐怕是天方夜谭。在笔者看来,公共管理滞后是造成旅游不文明行为的主要因素。我国不少旅游景地都粘贴了“吐痰罚款”“禁止采摘”等标识,可是能有多少对违规行为真罚真管呢?管理工作者睁只眼闭只眼,将各项制度沦落成一纸空文,直接助长了那些不文明之风,导致了不文明出行成为常态。

“到此一游”或“游”进拘留所

中国经济网网友 拾悠

对于旅行中不文明行为的老大难问题,各地纷纷采取措施予以规范和制止,然而收效甚微。如今通过立法程序,将此事上升到法律层面,展现了当政者的决心和力度,也呈现出我国旅游市场的混乱不堪与亟待整治的迫切要求。

我国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景旅游资源,是海内外游客首选的度假旅游胜地,然而一度混乱的市场管理模式,让众多的游客望而却步。旅游产业,是快速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即刻改善人均生活水平,低污染、高回报,低风险、高收益,低耗能、高产出的绿色环保支柱性第三产业。一个独具特色的成熟的旅游景点能迅速带动一个地方各行业的发展与壮大,是地方政府喜闻乐见的发展模式。

中国游客所到之处无不令人惶恐。新《旅游法》的出台,即将改变混乱的旅游市场,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为疲软的旅游行业注入一剂强心针,恢复我国支柱行业的生机与活力。

旅游法来袭,不文明弄不好会被刑拘

中国经济网网友 王海峰

对于种种不优雅的旅游举止、旅游不文明等,仅仅进行口头批评是不够的,更应该有立竿见影的司法处罚、制度性处罚。任何人,只要构成了旅游不文明行为,对旅游文化生态造成了人为伤害,就应该为这种伤害承担一定的责任和经济代价,让违规者为自己的这种粗蛮买单。对此,有必要动用法治力量,调动游客的文明紧迫感,提升游客的文明意识。当旅游不文明也会受到处罚,形成了普遍性的公共认知,形成了“文明旅游是光荣,不文明旅游是羞耻”的社会文化和认知,诸多不文明行为就会受到“法律性终结”。

在中国由“数量旅游”向“质量旅游”迈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完善的旅游法规做保障,《旅游法》虽说来的迟了一点,但是我们同样鼓掌叫好。即将到来的黄金周,我们可得注意了,这些行为也许在平时仅仅是遭受异样的目光和无声的谴责,但这一次,弄不好可能会受到刑拘。

  • 责任编辑:陈玮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