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文化 > 正文

找寻一条马路的记忆--在上海静安看传统文化的都市生存

2015-01-16 20:26:15 李春林 颜维琦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在大同里,邵光远一路走,一路滔滔不绝,讲他从老居民那里觅来的故事,讲他“踏破铁鞋”找故事的故事。听大同里的故事,昏黄的路灯下,每一扇窗、每一扇门有了更多的情致。

杨继光在静安区文史馆工作10多年,他遇到了许多像邵光远一样的同道者和参与者。

沿着陕西北路,从大同里往前走,便是上海市五四中学。每逢周二下午,五四中学的一间教室就成了鲁庵印泥传习工坊。鲁庵印泥第三代传承人符海贤,带着一群中学生从认识印泥、印章开始,学习制作印泥。

鲁庵印泥的创始人张鲁庵,是近代艺林的传奇人物。出生药商世家的张鲁庵,经营着家族的张同泰药号,又把张同泰开到了上海。由于经常和药材原料打交道,好金石的他着手研制印泥,历时10多年,创制了闻名遐迩的鲁庵印泥。张大千、吴湖帆、陈巨来等大家,都以用其手制印泥为乐事。至今,鲁庵印泥仍是上海市文物局、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等进行书画鉴定的重要依据。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鲁庵印泥只在很小的专业人士圈内被提及。2005年,一项大规模的抢救性挖掘在静安启动。2008年,鲁庵印泥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符海贤的父亲符骥良为张鲁庵的弟子,是鲁庵印泥制作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符海贤兄弟四人,从小跟着父亲学做印泥。父亲在世时,符海贤是采购原料的“小跑腿”,前几年父亲去世,符海贤开始真正研习鲁庵印泥的技术。儿时的耳濡目染,加上几年的用功,符海贤制作出来的印泥已和父亲的难以区分。

教中学生做印泥,一开始符海贤心里没底,孩子们会喜欢吗?一学期的时间做一小盒印泥,他们沉得住气吗?没想到,孩子们学得有模有样。第一期16名学生,四人一组,学期结束都交出了作业,还有第一期学完接着报第二期的,印泥更粘连出孩子们对诗书画印的兴趣。

为鲁庵印泥拂去尘埃,杨继光很欣慰。到学校讲鲁庵印泥,符海贤很开心。

走出陕西北路,看上海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顿有今夕是何年之慨。传统文化的都市存在,让大上海有记忆、有进步,灵动而又厚重,世界而又中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