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文化 > 正文

找寻一条马路的记忆--在上海静安看传统文化的都市生存

2015-01-16 20:26:15 李春林 颜维琦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找寻一条马路的记忆--在上海静安看传统文化的都市生存

爱神花园。资料照片

那一阵子,静安区文史馆已经启动静安“口述历史”的工作。杨继光和偶然逛进来的邵光远闲聊,聊出了正题。静安的“口述历史”从大同里和陕西北路起步了。

一回到家,邵光远就翻出老电话本。联系不上的,就去弄堂挨个打听。打听不到的,再请街坊辗转询问。很快,当年的邻居、儿时的发小、大同里健在的第一批老居民的后人,一个个回来了,还有带着老照片专程从国外赶来的。

大同里居民邵光远端着记录本,当起了采访人。从小玩到大的弄堂,每个门牌里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98岁的陈治文,1926年前后随父亲陈子祯搬入大同里29号。陈子祯是上海当时面积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新式书场——沧州书场的创始人,他还创办了乐园殡仪馆、亚美电器厂、国华电器行,国华电台后来和亚美电台合并为亚美麟记广播电台,影响甚广。当时,电台就开设在沧州书场楼上,云集了一批沪上知名的滑稽明星和戏曲名家,每天电台播音后就在书场演出。陈治文记得,大同里29号的客堂间,常常就是电台的直播间。“越剧十姐妹”在这里录过音,《山河恋》也在这里演出过。陈治文后来还担任电台经理打理事务。2014年3月,邵光远找到了陈治文老人。

一年时间,邵光远采访了30多位大同里居民,搜集了几十万字的口述历史。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