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 体
您所在的位置: >> 国际>>归类专题>>中俄关系

莫斯科的华人圈子里,切尔基佐夫市场被戏称为“一只蚂蚁”,这个叫法是根据市场所在地--- 伊斯梅洛沃的发音演化而来。事实上,在这里讨生活的人们,的确像蚂蚁一样辛苦辗转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赵嘉麟 | 俄罗斯莫斯科报道

林世伟在俄罗斯的服装批发生意遇到了大麻烦。他估算了一下,如果就这么回老家福建晋江的话,自己大概要赔掉5000万元人民币。

然而,就算留下,又能做什么呢?面庞黝黑的他深深吸了口烟。“怎么办?只能等啦。”他的闽南口音很重。

俄罗斯华商的“9.11”

让林世伟头痛的是旅俄华商们所谓的“9.11”事件。

2008年9月11日,俄罗斯护法机关在莫斯科东部的切尔基佐夫市场展开特别行动,共查封约6000个集装箱货物,总重约10万吨,货值约20亿美元,其中就包括林世伟的200多包运动套装,每包货值约1800美元。

俄罗斯检察院侦查委员会称,扣货理由是这批货物没有运单和仓储证明,属“走私商品”。

作为事件目击者,林世伟7月3日向本刊记者讲述了一些细节:当天中午,约10名穿迷彩服的佩枪特警乘车来到市场。他们和保安人员说了几句话后,掏出黄色塑料锁扣封了仓库,并设了岗哨。约3天后,特警们开箱验货,拿走了一些皮衣等昂贵商品。夜里,一些商贩通过向看管的特警塞钱,进入仓库取货。但没多久,这种办法行不通了。

林世伟说,自己没有“赎货”,是觉得俄方过几天后会分批把货放出来,统一收罚款---这种情况以前不是没有。但是,10个月过去了,俄方没有丝毫松动。此外,一些商贩“赎”出的货物在市场销售时,也被税警没收。

林世伟说,自己损失的还不止这批货。今年6月29日起,切尔基佐夫市场被勒令停业整顿,持续时间不详。这样一来,从林世伟那里采购服装的越南商人无法营业,也就还不出欠他的近2000万卢布货款(约合65万美元)。而且,个别越南人已不知所终。

此外,林世伟还有2000多包存货在市场仓库,无法销售。他早先在国内订购的一批货正运往莫斯科,估计也很难卖出。林世伟说,他已经让国内厂家停止发货。

“每天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好”

对于有媒体报道华商因莫斯科“9.11”事件“跳楼、自杀”,林世伟表示毫不知情。此间华人商会则指该报道“失实”,并称多数华商仍在等待解决方案。

莫斯科北方华人商会会长关百新对本刊记者说,受损失的华商情绪低落,“每天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好”。其中,批发玩具、童装的商人选择放弃,因为货物积压后“连仓储费也卖不出来”;而经营皮鞋、裘皮服装的商人不同---因为货值高,赔不起,“但他们没有奢望,能有70%~80%到手就不错了”。

关百新说,虽然以前华商也曾遭遇俄方封库拉货的情况,但“9.11”事件涉及的货值为历次最高。他说,如果所有货物被罚没或销毁,“60%~70%的人再也不能做生意了”。

关百新认为,中方此次的整体损失不止20亿美元。他算了一笔账:切尔基佐夫市场内,固定华商数量约3.5万人,他们受影响最大。同时,货物在俄被扣影响到一大批国内企业---主要是分布在浙江、福建、山东、河北等地的小商品和服装生产厂,它们对俄出口的全年计划会受影响,可能因此停产。

“机器一停就都停了。工人怎么办?库存原材料怎么办?大的链条突然就这么断了!”关百新的情绪有些激动。

此外,他指出,切尔基佐夫市场是俄罗斯最大的集散市场,“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堡和车里雅宾斯克的市场放在一起,也没有它大”。这个市场除满足附近居民需求外,还能以莫斯科为中心辐射周边城市。


每天像蚂蚁一样工作

在莫斯科的华人圈子里,切尔基佐夫市场被戏称为“一只蚂蚁”,这个叫法是根据市场所在地---伊斯梅洛沃的发音演化而来。事实上,在这里讨生活的人们,的确像蚂蚁一样辛苦辗转。

每天清晨6点,当多数莫斯科人还未从睡梦中苏醒,林世伟和其他商贩已经赶到了市场。这里就像个小小的“联合国”:印度人销售家电;阿富汗人主营日杂;高加索人把皮具擦得锃亮;土耳其人挂起了羊毛地毯;衣衫鲜艳的吉普赛妇女拖着小孩兜售首饰;高喊 “让路”的中亚搬运工拉着推车穿梭在人群中。这里还有汉语流利的越南小贩,以及讲着东北话、闽南话等方言的中国商人。

总面积200公顷的市场内还有停车场和仓库。货物被卡车运来卸下后,又被塞进客车拉走。除了新年,这里没什么休息日。只在去年5月中旬有次例外---汶川大地震后,这里的华人聚在一起为灾区捐款。林世伟当时掏了1万卢布。

切尔基佐夫市场也被叫作集装箱市场。原先,大家就是在集装箱外挂样品,在箱里卖货,既没电灯,也没电话。在露天市场里,即便冬天零下20多摄氏度,人们也只能跺脚驱寒。就算这样,市场经营者---AST集团每月还要收取每个集装箱约800美元的“管理费”。

随着市场架起顶棚、设了摊位、通上电,“管理费”也节节上涨。在市场仓库买下一个货柜的林世伟,目前每月要给AST集团3300美元“管理费”和5.7万卢布“税费”---且这两笔钱都没有收据和完税凭证。

“在莫斯科的中国商人,哪个没被关过铁笼!”

除了定期缴费,商贩们还有“额外支出”---来自俄方腐败警察的敲诈。

一位福建商人对本刊记者说,切尔基佐夫市场周围的警察盯上了中国人,想尽各种办法要钱。一些警察在盘查中国商人时会说上几句汉语,比如“护照”、“罚款”、“钱”。如果被查者一切正常,警察就说“啤酒”---意思是给他钱买酒喝。“如果不给钱,警察就拿走护照,把人带上车,在周围转,不让你开张,直到要到钱。”

这位商人说,2002年的一天他去交房租,身上带了2000多卢布和400美元。警察盘查后,没有任何理由地要他交出一半的钱。“我不同意,就被带到警察局,关在铁笼里。最后的解决办法还是我交出一半的钱。”

林世伟在谈到俄罗斯警察时,气愤地说:“这算什么,我还被打过呢!”他回忆道,自己刚来莫斯科后,因为护照上交办理落地签需一周时间,所以开了份证明。即便如此,警察发现林世伟没有护照后,依然抬手就打,还关了他几小时。最后,林世伟不得不交出3000卢布“罚款”后才重获自由。

俄罗斯中国南方商会会长王广源对本刊记者说,一方面俄机构办事效率低,另一方面中国人遇事习惯给钱,所以出现有华商被敲诈的事情。“在莫斯科的中国商人,哪个没被关过铁笼!我也被关过!”他苦笑着说。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俄《导报》2006年援引俄联邦移民局公关处副处长丹尼斯.索尔达季科夫的话说,“中国人是移民里最守纪律的之一。”


“灰色清关”利益链

而现在,“守纪律的”中国人却被俄方指责从事“大规模走私”。对此,王广源一肚子委屈。“我们不是走私犯!”他提高声调说。1992年就进入独联体市场的王广源认为,要明白真相必须了解中俄民间贸易的发展过程。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轻工产品奇缺,因而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黑河、绥芬河等中方境内边贸市场的火爆行情,以及倒爷跨境带货现象。

为限制倒爷贸易,俄政府1994年大幅调低公民免税携带入境的商品价格上限。与此同时,中俄一些城市间陆续开通定期货运包机。

以“包机包税”为代表的“灰色清关”浮出水面,即由发货人按整架飞机载货量向俄方“清关公司”交纳费用,由后者全程代办报关、纳税、商检等手续。而“清关公司”往往与俄海关,甚至边防军相互勾结,通过为货物快速入境提供便利和瞒报、虚报货品和货值,而从中捞取好处。

“包机包税”问世后,华商逐渐由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进入俄罗斯,并随后来到莫斯科,通过租宾馆、商务楼售货。与此同时,中方境内的边贸市场风光不再。

王广源说,当时,一个集装箱货物从中方厂家拉走一直送到莫斯科,总共收费1.2万美元,费时一周。而正规清关不仅价格高得多,而且一个月未必能到货---这对于服装等季节性很强的货物来说,影响极大。他表示,由于存在“灰色清关”的途径,导致处在激烈竞争下的华商越来越多地放弃正规清关。

一位业内人士对本刊记者说,“灰色清关”的问题也与一些华商外贸知识不够、经营方式不规范有关。不少在俄华商是没有外贸经营权的个体经营者和中小型私营企业,因此“灰色清关”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

“包机包税”的红火场面到上世纪90年代末发生了变化。按王广源的话说,“中国商人开始遭殃了”。由于选择“灰色清关”后,货主在俄无法得到正式清关的文件,因此成为俄方严打的对象。

1998年,俄方以货物证件不全为由,查抄了被称作“兵营”的商贸楼,大批北京和东北商人就此倒下。与此同时,AST集团却在切尔基佐夫市场分区招商,等着一个个走投无路的华商愿者上钩。

“2002年,又开始乱了。运货的飞机经常被扣---和俄方强力部门关系好的货运公司开始不正当竞争,给(中国)商人做文章。”王广源说,2005年后,俄方逐渐加大打击“灰色清关”的力度,华商时有损失。按他的形象说法,“中国商人进来的时候穿着西装、皮鞋,回去的时候就只剩下裤头了”。

王广源对记者说,整顿中俄民间贸易的秩序是华商“梦寐以求的事情”,“谁也不想每天都提心吊胆”。但他指出,这需要中俄双方合作进行:俄方应打击由腐败官员、海关和“清关公司”组成的利益集团,而中方需鼓励正规和有实力的货运公司参与中俄民间贸易。

俄罗斯中国南方商会副会长江学兵特别指出,俄方存在的一些问题挫伤了华商在俄合法经营的积极性。据他介绍,一名批发领带的江苏商人曾选择正常清关程序,但俄海关人员却将部分货物调包,借机罚款。虽然后来那位商人将海关人员告到法庭并最终打赢了官司,但他去年5月还是离开了俄罗斯,“因为心寒了”。

林世伟也表示,如果切尔基佐夫市场如俄官方所说将在今年关闭,而莫斯科到时又没有正规的市场,他也打算和一些老乡退回国内做边贸。


俄罗斯主管部门表态华商不认可

俄罗斯外交部第一亚洲局俄中经贸关系处代处长丹尼斯·帕列茨基7月1日就此事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去年9月发生的 扣押货物事件“没有任何政治性质的内幕,也不是针对中国商人”,俄方主管部门表示愿意充分与中国货主合作。

但是,俄方等待中国货主前来交涉的说法并没有引起在俄华商的共鸣。华商普遍表示,由于被扣货物多数通过“灰色清关 ”进入,而有关单据全部在“清关公司”手中,因此华商在缺少必要证件的情况下去俄方那里,“就等于飞蛾扑火”。

此外,针对俄官方称被扣中国货物中有不少玩具和儿童服装“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说法,华商们也不太理解。林世伟说: “现在已经不是中国商人刚刚在这里做生意了。已经经营了那么多年,为什么以前不说?”而在俄经商的孟先生指出,中国商品的质量近年来已经有明显提高,而且此次俄方并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质检报告,“是在故意找茬”。

背后依稀可见俄方内斗的影子

值得一提的是,俄官方此次打击切尔基佐夫市场规模空前。自从上月初俄罗斯总理普京指出去年9月在“某市场”被扣的20亿美元货物“没有销毁,也没有主人”之后,俄方的一系列举动迅速出台。

官方和亲政府媒体开启“揭丑行动”:俄罗斯电视台播放了切尔基佐夫市场的纪录片,《共青团真理报》上月连载了记者乔装商贩深入市场“卖走私货”的报道,《俄罗斯报》则称非法产品在俄市场份额达40%,“走私行为和地下工厂极大阻碍国家经济发展”。

诸多机构为一个市场而大费周章并非没有道理,从中依稀可以看到俄国内政治势力相互争斗的影子。

6月29日,俄检察院侦查委员会称,已要求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一个月内整顿切尔基佐夫市场的违法现象。而卢日科夫次日却宣布“没有看到正式文件”,并诘问侦查委员会为何不在“走私商品进入市场”的问题上追究海关和边防军的相关责任。

据俄媒体报道,卢日科夫与切尔基佐夫市场和AST集团老板捷利曼·伊斯梅洛夫关系密切。伊斯梅洛夫投资15亿美元在土耳其建设的豪华酒店于今年5月开业,卢日科夫夫妇专程去捧场。

但是,这些“内幕消息”对于林世伟等华商而言,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他们只关心什么时候能进入切尔基佐夫市场拿出自己的货。与此同时,本刊记者从俄罗斯中国南方商会获悉,日前已有几百名华商开始“转移阵地”---在位于莫斯科东南的“莫斯科”商贸中心租赁店铺。虽然这个商贸中心在外观上与中国的正规大型批发市场差别不大,但是,只要“灰色清关”的阴影一天不散,华商们就难保不会再次遭遇他们的 “9·11”。

本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赵汉臣 本报特约记者 柳玉鹏

“切尔基佐沃市场关闭后可能令局势出现爆炸性危险!”俄联邦移民联合会11日在一份声明中就关闭俄罗斯最大华商市场一事发出了上述警告。切尔基佐沃市场被关闭后,不仅令广大华商利益受损,也给俄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据俄方估计,切尔基佐沃市场的关闭将造成超过10万人失业,可能导致犯罪率上升。一些俄官员和学者开始呼吁政府通过协商解决当前因关闭市场造成的紧张局势,还有人建议,移民局不能只是抓非法移民,也应尽力帮助这些人取得打工所需的合法身份。然而,莫斯科当局依然强硬,对希望讨要自己货款的华商多次予以逮捕。

据俄《生意人报》11日报道,俄联邦移民联合会发表声明称,切尔基佐沃市场关闭后面临着“爆炸性危险”。联合会领导人拉希德说:“资料表明,有10多万人由于市场关闭而失业。许多人状况悲惨,情况有一触即发的架势。”拉希德强调,市场上销售的不全是走私商品,因此关闭市场损害了诚实商人和小商贩的利益。这些人目前不打算离开莫斯科,因为在市场中有他们的货物和财产。

俄联邦移民联合会会长阿明称,因市场关闭失去工作的既有在市场工作的人,也有俄各地从市场进货的商贩以及生产商。“这些绝望的人现在连房租都交不起,晚上只能露宿街头”。在谈到将非法移民驱逐出境问题时,阿明表示:“那些触犯了行政法的百姓们成了替罪羊,而真正的罪犯却逍遥法外。毕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官员、一个商人被拘捕。”

7月11日,俄联邦移民局就关闭切尔基佐沃市场引发的移民问题召开了工作会议。俄社会局也称,将于近期致信移民局局长,建议给这一市场中的所有外来移民以合法身份。社会局表示,移民局不应只是开列非法移民名单,他们也应协助这些人获得打工所需的合法身份。

与俄官员对局势的担心相比,华商的境遇更令人担忧。现在大批华商每天都要求俄方让其进入市场,每次都遭到俄方拒绝。据俄新网报道,7月9日,1500名中国商人再次试图冲击切尔基佐沃市场。“共有500辆轿车和150辆小货车开到市场门口。摊主们要求警察退还堆放货物的集装箱。”莫斯科东部行政区内务局工作人员声称:“他们一开始提出的要求还完全合理,但后来就演变成要闹事了。”此次事件造成187人被拘留。

然而,据《环球时报》驻俄罗斯记者了解,莫斯科方面所谓华商“冲击市场”、“闹事”的说法并不准确。6月29日,俄方以临时检查卫生为由突然关闭市场,很多华商都没料到,因此钱款和货物都留在了市场中。由于不知道市场是否还会重新开门,华商们只好经常去市场门口看看,盼望能早日取回自己的钱款和货物。一位华商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次华商的整体损失肯定超过21亿美元,必然会造成一批企业倒闭。一些华商已经开始自寻出路,向“莫斯科”商贸中心等其他市场搬迁,这个市场的1/3目前已被华商租赁下来,一些华商已经开始做生意了。但更多的华商则是一种茫然,还在等待俄方的决定,是彻底关闭切尔基佐沃市场,还是会重新开放。

俄《观点报》11日称,俄政治分析中心专家萨林表示,关闭切尔基佐沃市场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因为它关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另外,造成大量移民滞留也是个严重的问题,应当通过协商努力解决。萨林认为,应对市场的商品和移民进行清理,对于走私商品,可以允许其在上缴关税后出售,这样许多华商在处理完商品后自然就会回国。然而,莫斯科市政当局却表示,不准备帮助这些中国商人。11日当天,莫斯科市政当局还以卫生不合格为由关闭了俄移民联合会为因切尔基佐沃市场的关闭而失业的人们免费开设的一家露天食堂。

中新社莫斯科七月九日电 (记者 田冰)俄罗斯总理普京九日在俄国家边防委员会会议上表示,俄罗斯将加强边境地区的海关监管,杜绝“灰色清关”的通道。

普京在会上强调说,以前从俄边境到俄内地海关之间的地段,进口货物实际上处于本应有的监管之外,这些漏洞从而被“不诚实的企业主和不法分子所利用”。“现在应当堵住‘灰色’生意的通道”。

普京表示,俄罗斯海关总局目前正在加紧制订一份规划,以加强对俄边境地区的海关监督。其中包括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俄大型城市的运输负担,提高国家的经济安全。商人可以在边境上直接办理所有的海关手续,从而降低这些对外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费用。

“灰色清关”是指通过非正常渠道进行跨国商品贸易。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俄商品市场供应极为紧张,不得不从国外大量进口。由于俄海关清关手续烦琐,关税混乱,为鼓励进口、简化海关手续,俄海关委员会默许背景复杂的“清关”公司为货主代办业务手续。但清关公司多以各种非法手段通关、缴税,且很少向货主提供报关单据,从而使货物得不到法律保护。“灰色清关”既严重危害企业和货商利益,又造成俄方税收流失,成为在俄罗斯从事民间贸易的痼疾。

21世纪经济报道7月10日讯 “我在莫斯科的3个朋友刚刚被抓,其中一个已被起诉了。不知道他们的命运将会怎样。”谈起中国商人被扣,长期在俄罗斯经商的温州瓯奇鞋业的董事长迟万姆一脸无奈,“俄罗斯自身的制度不完善,现在却说我们违法居留。”

7月7日-8日两天之内,俄罗斯官方3次拘捕多名中国商人,备受关注的莫斯科切尔基佐沃市场关闭事件,日前再次升级——该市场是中国廉价商品在俄罗斯最重要的集散地。

长期以来,中国廉价商品对其它国家的冲击一直备受争议,而本次莫斯科切尔基佐沃市场事件,则是这种冲突的最新样本。然而,当我们深入调查,却发现真实的缘由如此扑朔迷离。

中国商人再遇灾祸

莫斯科移民局新闻处处长科尔尼洛娃7月8日宣布:“联邦移民局工作人员早上在该市场内发现一个非法宿舍,在那里扣押了约150名中国公民,其中50人签证过期,他们将被驱逐出俄罗斯。还有大约100人应该在10天内离开俄罗斯,因为接收单位因裁员而拒绝继续雇用他们。”

此前一天,在切尔基佐沃市场周边,俄方已经两次扣押中国人。据俄《共青团真理报》8日报道,7日早晨,约100名越南人和中国人以及少数塔吉克人试图堵塞切尔基佐沃市场对面的晓尔科沃公路,以此抗议关闭该市场。俄内政部特种部队值勤人员逮捕了抗议者。此外,俄执法人员7日在该市场进行检查时还发现了数十名涉嫌违反俄居留制度的外国公民,包括位于该市场的阿斯泰(AST)公司的一间仓库内的16名中国公民以及在另一个地方的38名其他国家公民。

今年6月初,俄罗斯官方以部分商品存在有害物质为由烧毁了中国商人的22柜集装箱的童装与童鞋。而在去年9月份俄罗斯打击“灰色清关”行动中,有总计7000个集装箱的中国货物被俄方查扣至今,涉及 3万名左右在俄华商。中国商人们担心,俄罗斯很可能会以类似理由销毁更多的中国商品。

据温州鞋革商会的预测,如果这批货物被烧毁,仅在温州就有至少100家生产企业会破产。如果考虑到对上下游企业的影响,将有总计约10万名工人遭遇失业的威胁。

本报记者获悉,温州市外经贸局正在组织工作人员,本月底将前往莫斯科处理温州被扣货物事宜。

“我们希望中国政府能够尽快出面,解救在俄被扣商人。”迟万姆表示,俄罗斯政府近期的高压措施让在俄的温州商人损失惨重,“我们中小企业已经很难再坚持下去了,如果他们真的不欢迎,我们不到俄罗斯去嘛,去别的国家。”

长期以来,价格低廉的中国商品对当地的商业生态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这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俄罗斯商人对中国制造的不满,甚至屡次爆发流血事件。


俄内部争斗亦是诱因

切尔基佐沃市场位于莫斯科东区,形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莫斯科最大的日用品批发市场,并辐射俄罗斯和独联体周边国家。在该市场经营谋生的主要以中国人、越南人和中亚人为主。

根据俄罗斯专家的预测,约45%的俄罗斯人依赖这类市场提供的廉价商品生活。对于中国制造,大多数俄罗斯消费者持欢迎态度。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该市场所有者背景复杂、市场管理混乱,长期以来,这里一直是各种犯罪事件爆发的温床,中国商人在当地的经商一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

2006年8月21日,在切尔基佐沃市场发生的爆炸中有11人死亡,死者全部为在此经商的亚洲商人, 其中有5名中国人和1名越南人,另有49人受伤。而制造这起事端的则是俄罗斯光头党指使的3名莫斯科大学生。3名罪犯在接受审讯时表示,他们制造这起爆炸是因为“市场里有太多他们强烈厌恶的拥有亚洲背景的人”。

去年9月,俄政府以没有合法通关手续为由没收市场里的一批中国商品。而今年6月以来,俄政府针对该市场的各类打击活动日趋强硬。6月10日中国22箱货物被销毁,便是一个重要信号。俄方还声称要关闭该市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研究员李东分析,俄内部的争斗是导致大市场“关闭”的另一重要原因。

普京执政以来,一直致力于削弱寡头势力。而大市场的老板伊斯梅洛夫,是普金打击的重要对象。想要打击大寡头,关闭大市场是他们的措施之一。

现年52岁的伊斯梅洛夫有资产6亿美元,在美国《福布斯》杂志俄罗斯富豪榜中排名第61位。伊斯梅洛夫凭借从政府廉价租地、高价转租的中介手法,逐渐积累起财富。据传伊斯梅洛夫正将财富转移到土耳其。近期,他在土耳其濒临地中海的安塔利亚投资15亿美元,修建以他父亲名字命名的豪华酒店“马尔丹宫殿”。该酒店极尽奢华,套房浴室配有镀金边框的镜子,私人沙滩上则铺有专门从埃及进口的总计9000吨白沙。酒店外配的人工水池,可供1000人同时游泳。

这座酒店的修建引起了俄罗斯官方的注意,今年以来,俄官方更加加快了打击切尔基佐沃市场的力度,希望切断伊斯梅洛夫的这一最重要的财源。


何去何从

“俄罗斯方面的问题,却要中国人来承担,这很不公平。”温州市鞋革协会秘书长谢榕芳表示。

由于切尔基佐沃市场是中国商品在俄最主要的集散地,该市场的清理整顿,对于中国商品出口俄罗斯影响巨大。

据俄新社报道,切尔基佐沃市场临时关闭后,总共有4.5万名移民失业,其中2万人属于非法在俄境内逗留——相当一部分为在俄经商的中国人。

谢榕芳对本报记者表示,温州有许多中小皮鞋生产商,销售重点都集中在俄罗斯,而切尔基佐沃市场是一个重要的集散地,这批商品被查扣,对于许多中国厂商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温州有许多将宝都押在俄罗斯市场的商人,这次可能会撑不下去了。”温州事达利鞋业董事长陈雅民告诉记者。他的公司在去年的查抄事件中有价值几百万元人民币的货物被查封,直到今天,他仍然没有得到任何有关被扣物品的消息。许多中国商人对被扣商品都没有任何办法——过去,因灰色清关被扣的商品通常都可以在缴纳一批罚金后获得赎回,而这次,俄官方的态度明显强硬很多。

去年,俄罗斯曾经通过法律禁止外国人进行自由市场零售贸易,并有消息称切尔基佐沃将因此关闭。但中国商人采取了“雇佣俄罗斯售货员”,或者“以俄罗斯人名义”租柜台的办法继续做生意。

温州皮鞋商人徐上尧告诉记者,在俄罗斯设厂成为中国商人规避灰色清关的一致途径。

今年3月,徐上尧在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内的第一条生产线开工,虽然只有30名工人,但却意义重大。尝到甜头后,徐上尧正紧锣密鼓地筹建更多的生产线,以扩大生产规模。在这个工业园区,来自温州的鞋厂就已经有7家。

在徐上尧的温州工厂里,整箱整箱的皮鞋半成品被装进集装箱,然后运上重型卡车沿着中国境内的高速公路一直北上。大约3天之后,这批货物将会出现在黑龙江牡丹江市的中俄边境关口。

在付出一笔清关费用后,大约几天时间之后,这些鞋底、鞋面、鞋带将会出现在俄罗斯远东靠海的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内。在那里将这些半成品组装,并贴上“俄国制造”的标签出厂。

对于徐上尧们来说,切尔基佐沃市场的关闭很可能是一个利好信号。他表示,在俄建厂的中国公司,今年以来销量持续增长而且利润也有了明显改善。

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日前投票表决,批准了今年4月份由俄罗斯和中国双方共同签署的《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俄方将在今后20年内每年向中国输出1500万吨原油。一家法国媒体说,中国正致力确保油品供应,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需求。

输油管2010年运营

根据协议,中国和俄罗斯将共同建设和运营一条连接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和中国大庆的输油管道,这条输油管道预计在2010年投入运营。项目建成后,俄方将在今后20年内每年向中国输出1500万吨原油。

海外收购石油公司

除了向外买石油外,据英国媒体报道,中海油和中石油正在申请竞购西班牙石油巨头莱普索尔公司旗下阿根廷YPF公司的业务,交易规模约为170亿美元。阿根廷约1/3的石油和1/4的天然气由YPF生产。报道称,包括中石化斥资72亿美元收购瑞士阿达克斯公司在内,中国油企不到半年并购成功数量多达6项。

中国和西方直接竞争

尽管每次收购都引起外界的嘘声一片,但也有不少媒体分析,中国油企正在“放长线钓大鱼”。

一家英国媒体称,6月30日,中石油与BP联合竞得了伊拉克鲁迈拉油田,尽管每桶仅赚2美元,但将为以后扩大合作打下良好基础。“虽然赚钱不多,但还是值得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殷罡如是说。

也有媒体对此次竞购结局产生担忧,一家英国媒体指出,在未来,中国和西方公司很可能会开始直接竞争。一家美国媒体认为,目前国际能源并购热主要是各国都意识到了矿产资源战略储备的重要性。目前,美国对本国石油资源的态度是“只探不采”,全部依赖进口。

保障能源安全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也表示,频繁海外并购并不仅仅是本经济账,同时也是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他说,“只有从上游掌握更多的能源,才能抵御国际能源价格的快速波动,从而稳定国内能源价格。”据新华社

新华网北京6月30日电(廖雷、李琮洲)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3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希望中俄两国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妥善解决两国人员、物资和商贸往来中间出现的问题。

秦刚在回答有关俄罗斯扣留并销毁部分中国商品的问题时说,中俄之间保持和发展正常经贸往来符合双方共同利益。

他说,中方要求在俄从事商贸活动的中国公民遵守俄方的法律法规,多做有利于两国关系发展的事情。对双方经贸中存在的“灰色清关”等历史遗留问题,希望两国可以通过友好协商加以解决。中国政府也将维护在俄中国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有报道说,俄罗斯官方近日以质量问题为由销毁了部分被查扣的中国商品,此外还有价值约数十亿美元的中国商品仍被扣留。

新闻回顾:俄数万华商一夜倾家荡产 商品被指“走私”

5月27日,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城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以南425公里的一个村庄,一名中国菜农正从蔬菜大棚里出来。他们将要面对的,很可能是当地部门的突击行动。路透社

“有人跳楼,有人自杀,这么多人倾家当产,可至今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

“价值几百万的货物全没了。”小林(化名)是一名在俄罗斯打拼的中国商人,几年前跟随同乡来到俄罗斯淘金。但没想到的是,莫斯科成了他的恶梦。

6月18日,俄罗斯政府宣布将集中销毁价值高达20亿美元的中国“走私”商品,并要求莫斯科市尽快关闭切尔基佐沃市场。这里是数万华商在俄罗斯安身立命的依靠。小林的“几百万货物”就在这批即将销毁的商品中,为挽救自己的这批货物,他上下奔走,但至今毫无结果。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甚至不敢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如果俄罗斯方面知道我接受了媒体采访,我的货物更拿不回来了。”

而小林的背后,是数万名一夜间倾家荡产的华商。

有人跳楼,有人自杀

“何止是20亿美元!6000个集装箱啊!每个集装箱货物的价值都在50万到100万美元之间,这次华商的损失是空前的。”俄罗斯中国浙江同乡会会长倪吉祥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颇感无奈,“有人跳楼,有人自杀,这么多人倾家当产,可至今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

6月18日,俄罗斯总检察院表示,没收的这些华商商品属走私品,其中一些伪劣商品将集中销毁。这一消息令华商感到绝望。有多名华商很气愤地透露,俄方称这些没收的商品是走私的、劣质的,但没收后却以低价在市场上倒卖。

而在倪吉祥眼中,这么多年来,中国商人在俄罗斯一直都如此经营生意,以前尽管遇到过没收商品的情况,但毕竟只是小规模的。上世纪90年代初,倪吉祥就来到了俄罗斯,见证了切尔基佐沃市场由小变大的过程,“从1999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涌入这个市场,使得切尔基佐沃急速膨胀,市场里98%的商品都是中国货,很多越南人和俄罗斯人都来到这里为华商打工。”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3万华商沦为替罪羊

据说切尔基佐沃具有20多年的历史,由俄罗斯寡头伊斯梅洛夫创办,目前发展为欧洲最大的零售批发市场。伊斯梅洛夫通过“灰色清关”的方式,吸引大量中国商品进入俄罗斯,由此积累了大量财富。

在市场里经营的华商,除了交纳场地费,还要交各种手续费给伊斯梅洛夫,而伊斯梅洛夫自称会代华商向政府部门交税。“但谁也不清楚伊斯梅洛夫上交了多少税给俄罗斯政府,他可能早已作好了潜逃的准备。”在俄经营酒店的华商晋国田在电话里面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去年,伊斯梅洛夫被列为俄罗斯政府打击对象,俄检察部门指其组织销售中国走私商品,并扣留了市场上的那批华商的集装箱。倪吉祥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今年俄罗斯也陆续查封了切尔基佐沃市场一些华人的仓库,并没收不少商品。

在俄政府重拳下,伊斯梅洛夫早已逃之夭夭,而华商则成了替罪羊。据估计,切尔基佐沃有7万至8万名华商,而这次遭波及的华商在3万名左右。

问题还在于“灰色清关”

俄罗斯方面称查收的中国商品是走私货,是通过“灰色清关”的方式过来的。但据熟悉中俄贸易的人士透露,俄称华商货物为“走私货”有失公允,责任其实不在中国商人。

所谓的“灰色清关”并非走私方式。据这位人士介绍,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国内经济萧条,日用品严重匮乏,而中国轻工业产品在俄罗斯极具竞争优势,大大满足了俄罗斯普通老百姓对中低档商品的需求。于是,俄罗斯一些公司专门做起了“包机包税”“包车包税”的生意,也就是说,发货人在我国内发货、交钱,收货人在俄收货,其余中间环节,包括运输、通关、商检等统统由俄罗斯公司解决。俄海关委员会也批准一些“清关公司”专为这种贸易履行通关手续,收取税款。

但问题在于,有些“清关公司”为了偷税漏税,在货物通关后不给货主出具正式的海关报关单和税单,再加上俄政出多门,腐败现象丛生,这为俄警方随意查扣华商货物制造了借口。

对华商的遭遇,在海外打拼十余年的倪吉祥感觉无能为力。“俄一些部门的腐败现象比较严重,他们自己搞‘清关公司’,但当货物到达俄罗斯后,就什么都不管了,不会办理任何手续。”

在俄华商何去何从

与打拼在俄罗斯的华商相比,一群在俄罗斯辛勤耕种的中国菜农,同样逃不出遭俄罗斯地方政府洗劫的命运。

6月20日,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以“洗劫中国人”为题报道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叶特库利区执法部门,动用推土机拆除了中国人在当地建造的“非法蔬菜大棚”。很多中国农民苦心经营的农场,在俄罗斯地方执法部门的推土机下因此被夷为平地,理由则是“证件不全”“不符合规定”等等。

但令这些遭受惨痛损失的中国农民不解的是,当初俄方并没说“非法”,等到他们投入大把打把的资金,苦心经营并有所起色后,俄当地政府却要以非法为由野蛮整治。

晋国田说,尽管华商给俄罗斯带来了大量的便宜商品,但俄媒体下的华商形象多为负面。这是在俄经营的华商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而对于深受打击的在俄华商和菜农,何去何从成了当下急需作出的选择。

中新社莫斯科六月十七日电 (记者 齐彬 田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十七日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十七日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会谈。在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指出,反对国际贸易中的保护主义,真正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发言权和代表性。

两国元首相互详细通报了本国经济形势和各自为克服国际经济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并对这些措施表示相互支持。双方一致认为,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市场以及世界经济贸易动荡和不稳,对中俄两国经济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联合声明指出,中俄对危机产生原因的分析、对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的立场相近或一致。根据平等和照顾彼此利益的原则,在政治、经贸和金融领域建立最广泛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的相互协作是战胜危机的条件之一。当前危机时期,努力充分发挥各种地区机构和组织的潜力,提高金融市场的可控性具有特殊意义。

两国元首一致认为,应反对国际贸易中的保护主义,危机后国际金融体系应建立在公平、公正、包容、有序原则的基础上,应按期完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一轮份额总检查和世界银行改革方案,真正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双方强调,应就消除危机后果、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加强和深化双边合作。

新华网莫斯科6月17日电 《中俄元首莫斯科会晤联合声明》17日在莫斯科发表。联合声明全文如下:

中俄元首莫斯科会晤联合声明

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梅德韦杰夫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于2009年6月16日至18日对俄罗斯联邦进行国事访问。胡锦涛主席在莫斯科与梅德韦杰夫总统举行大、小范围会谈,会见了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普京和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

胡锦涛主席还于2009年6月15日至16日在叶卡捷琳堡与其他国家元首(代表)共同出席了上海合作组织元首峰会和“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

两国元首本着互信互谅的精神讨论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双方对中俄关系一年来的发展成果表示满意,认为2008年彻底完成中俄边界勘界工作,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09-2012年)》,启动两国副总理级能源谈判并签订石油领域合作的政府间协议,积极推进天然气领域合作,将“国家年”有关活动机制化,具有历史意义。双方不断完善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成立了中俄合理利用和保护跨界水联合委员会,启动了中国“俄语年”(2009年)和俄罗斯“ 汉语年”(2010年)这一新的大型项目,为隆重庆祝中俄建交60周年营造了良好氛围。

两国元首强调,在涉及两国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俄方重申,台湾和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在台湾和西藏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不会改变,支持台海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中国和平统一大业。双方强调,在维护两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相互支持十分重要。中方表示支持俄方为维护高加索地区和平与稳定所作的努力。

双方表示,愿就筹办二战胜利65周年庆祝活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深圳2011年第26届和喀山2013年第27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12年符拉迪沃斯托克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索契2014年冬奥会保持密切协作,相互支持。

访问期间,双方在莫斯科签署以下文件:

-《关于一九九七年六月二十七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建立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及其组织原则的协定〉的议定书》

-《关于天然气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关于煤炭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关于促进双边机电产品贸易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中国进出口银行与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7亿美元贷款框架协议》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列诺瓦集团关于联合开发贵金属的合作备忘录》


两国元首相互详细通报了本国经济形势和各自为克服国际经济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并对这些措施表示相互支持。双方一致认为,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市场以及世界经济贸易动荡和不稳,对中俄两国经济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中俄对危机产生原因的分析、对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的立场相近或一致。根据平等和照顾彼此利益的原则,在政治、经贸和金融领域建立最广泛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的相互协作是战胜危机的条件之一。当前危机时期,努力充分发挥各种地区机构和组织的潜力,提高金融市场的可控性具有特殊意义。两国元首一致认为,应反对国际贸易中的保护主义,危机后国际金融体系应建立在公平、公正、包容、有序原则的基础上,应按期完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一轮份额总检查和世界银行改革方案,真正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双方强调,应就消除危机后果、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加强和深化双边合作。

两国元首指出,受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影响,中俄贸易额、相互投资和边境贸易呈下滑趋势,认为双方应共同努力,化解危机对中俄经贸合作的不利影响。为此,双方将采取措施促进相互贸易,为双方商品和服务进入彼此市场创造稳定有利的条件,减少并取消现有技术壁垒,增加传统出口商品、机电和高科技产品的相互供应量并扩大商品种类,推动两国金融和银行体系积极为贸易提供融资服务。

保持两国经贸合作的积极势头是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对中俄经济产生不良影响的重要措施。当务之急是落实已商定的相互投资“示范 ”项目,更积极地使用金融和银行工具,做好边贸和边境地区旅游服务本币结算工作,为扩大人民币和卢布结算创造良好条件。制订和实施林业加工领域的规划,扩大地方合作。

两国元首批准了《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双方将认真落实上述纲要,鼓励和支持两国企业在机械制造、建筑、轻工、运输、农业、通讯、银行和保险业、科技开发、能源、化工、林业和矿业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双方强调,中俄投资促进会议机制建立以来,为推进双边投资合作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双方将进一步完善这一机制,推动落实重大投资合作项目,不断提高中俄投资合作的质量和水平。

协调中俄毗邻地区发展战略有助于加快两国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双方就制订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间合作规划纲要做了大量工作。通过互惠、可行的办法协调两国毗邻地区发展战略,符合中俄两国人民利益,将促进中俄两国边境地区的睦邻友好合作,有助于完善合作形式,提高合作层次。

两国元首责成两国有关部门尽快完成上述纲要的协商,以便在2009年底前举行的元首会晤期间批准。

两国元首对中俄能源谈判机制及双方签订石油领域合作的政府间协议予以高度评价,并强调,全面推进石油、天然气、核能和电力领域合作标志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迈上新台阶。双方探讨了经济合作优先方向之一,即核能合作情况,并对该领域取得的进展表示满意。双方将启动田湾核电站二期和商业示范快堆的建设。

两国元首认为,双方应进一步深化两国民用航空制造领域的互利合作,积极开展符合市场需求和两国民用飞机发展规划的项目合作。

两国环保合作发展迅速,已成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将继续深化在合理利用和保护跨界水领域的合作。两国元首积极评价双方在联合监测跨界水体水质、及时通报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并交流信息、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跨界自然保护区领域的合作。

两国跨界水利用和保护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双方已签订相关政府间协定,成立了中俄跨界水联委会,并启动了该联委会工作,统筹处理中俄跨界水利用与保护问题。

双方将提高渔业领域合作效率,防止海产品非法贸易,研究商签相关合作文件,并建立在太平洋西北部预防和打击非法擅自肆意捕捞水生生物资源的合作机制。

双方表示,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框架下即将成立的海关合作分委会,对进一步提高两国经贸合作水平、加强两国海关部门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新社莫斯科六月十七日电 正在此间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十七日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会谈,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在会谈后发表的《中俄元首莫斯科会晤联合声明》中指出,两国元首对朝鲜半岛局势表示严重关切,认为联合国安理会一八七四号决议旨在加强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努力,赞成尽快重启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希望会谈各方履行二〇〇五年九月十九日共同声明规定的各自义务。中俄愿推动缓和东北亚紧张局势,主张有关各方应继续致力于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妥善处理分歧,在建立相关多边机制的基础上维护和巩固该地区和平与安全。

两国元首表示,中亚地区的稳定、安全、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符合中俄以及中亚各国的长远利益。双方将同中亚国家在双边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深化政治、经贸、安全等领域合作,严厉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以及毒品走私、跨国有组织犯罪。中俄对《中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生效表示欢迎。

双方重申,应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全面、持久、公正地解决中东问题,强调为此举行莫斯科中东问题国际会议十分重要。

中俄元首强调,伊朗核问题只能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应恢复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和平性质的信任,继续推动早日启动与伊朗的谈判,寻求全面、持久、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办法。

国家主席胡锦涛6月17日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会谈后,两国元首出席了一系列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

这些文件包括关于天然气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关于煤炭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关于促进双边机电产品贸易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中国进出口银行还和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签署了7亿美元贷款的框架协议。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列诺瓦集团签署了联合开发贵金属的合作备忘录。

据俄新网17日报道,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副总裁亚历山大□阿纳年科夫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声明说,俄罗斯无法按照原计划在2011年对华输送天然气,因为俄中两国尚未商定天然气的价格。

阿纳年科夫说:"谈判仍在进行中,但价格仍未商定。谈不上在2011年对华输气。这一工作无法在2011年完成"。

俄中两国在2006年3月份商定实施"阿尔泰"天然气管道项目,计划2011年对中国输送天然气。阿纳年科夫表示,"阿尔泰"项目旨在将俄气公司统一供气系统在西西伯利亚和西伯利亚东北部的储备基地的天然气向中国输送。

阿纳年科夫表示,一旦供气价格商定,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准备好立即实施这个项目。他说:"只要定了价格,我们就开始施工,但这个问题不那么简单,卖主总是希望售价高一些,而买主总是想要便宜一些"。

中新网叶卡捷琳堡六月十六日电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十六日表示,中国将提供一百亿美元的信贷支持,帮助上合组织成员国应对金融危机。

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领导人和主席国客人十六日上午举行大范围会谈,胡锦涛在致辞时作以上表示。胡锦涛强调,中国将恪守承诺,继续支持本组织框架内的多边和双边项目合作。

为此,胡锦涛表示,中方将提供一百亿美元的信贷支持,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作出自己的努力。此外,中方将组织贸易投资促进团赴成员国,推动同各成员国的进出口贸易和双向投资。

六月十六日,为配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向世界进一步表明中方以实际行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立场,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访俄期间与俄方达成多项合作协议,签约金额逾三十亿美元。图为中国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后排左三)和俄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斯列普涅夫(后排右三)共同出席签约仪式。 中新社发 田冰 摄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率领的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十六日在莫斯科出席中俄经贸合作论坛期间,与俄方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超过三十亿美元。

为配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共同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双边贸易交流与合作, 由二百家中国企业三百多名企业家组成的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与俄实业界约五百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双方企业和金融机构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超过三十亿美元,涉及机电、轻工、高新技术、能源和资源开发、工程承包等多个领域。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与俄经济发展部副部长斯列普涅夫共同出席了中俄经贸论坛,并共同参加了随后举行的签约仪式。

蒋耀平在致辞时说,近年来,在两国领导人的亲自推动和企业界的共同努力下,中俄经贸合作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中俄两国贸易遇到了少有的困难。尽管如此,中俄经贸合作的基础依然良好,两国市场潜力依然巨大。

蒋耀平强调说,此次中国商务部专门组织大规模的贸易投资促进团访问俄罗斯,是在危机形势下中方推动双边经贸合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的实际行动。只要双方坚定信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危机带来的困难,逐步扭转双边贸易下滑的局面。

蒋耀平并就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发展中俄经贸合作提出了扩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合作、深化能源资源合作、加强投资合作、推进边境地区经贸合作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五项建议。

新华网莫斯科6月16日电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6日抵达莫斯科,开始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胡锦涛是在叶卡捷琳堡出席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九次会议和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后,乘专机抵达莫斯科开始国事访问的。这是去年5月梅德韦杰夫就任俄罗斯总统后,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据悉,访问期间,胡锦涛将同梅德韦杰夫会谈,并会见俄总理普京、联邦委员会主席米罗诺夫和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两国领导人将全面回顾和总结中俄关系6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启示,就经贸、能源、科技、地方和人文等各领域务实合作,合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对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双边关系发展及重要领域合作提出前瞻性和指导性建议。胡锦涛还将出席中俄建交 60周年庆祝大会。中俄双方还拟发表《中俄元首联合声明》,并签署一系列双边合作文件。

今年是中俄建交60周年,中俄关系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双方高层交往密切,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两国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去年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568.3亿美元。今年4月,双方正式签署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实现了两国能源领域合作的历史性突破。两国在核能、交通、科技、航天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也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李辉上周在中外媒体吹风会上说,相信胡锦涛主席此次访俄将进一步增进中俄两国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促进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新形势下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18日结束对俄罗斯访问后,胡锦涛将还对斯洛伐克、克罗地亚进行国事访问。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