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未来在太空中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种菜养虫,科研健身,自给自足,甚至可能有智能机器人送上热腾腾的馒头……这个名为“月宫365”的实验,正在探索、验证这一切的可能性。 [详细]
直到画面最终定格,曲道奎的紧张才化为兴奋和自豪: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多台机器人与演员同台共舞,实现了高科技与文化艺术的完美融合,短短8分钟,浓缩了中国机器人行业近20年的努力。 [详细]
2018年,中科院将执行第三次深渊科考,4500米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将开始试验性运行,一场场“大戏”即将在深海“舞台”上演。 [详细]
记者从航天科工集团获悉,我国布局156颗小卫星组成的天基互联网系统今年将进行首颗卫星发射。未来组网后将使人们能够在世界任何角落自由接入宽带互联网。未来随时随地可上网 [详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空间站将在2022年前后建成,并有望在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后成为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 [详细]
2017年3月,我国在海拔5250米的西藏阿里启动了“阿里计划”——全球海拔最高的原初引力波观测站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一期观测仓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详细]
基础层主要指处理器、芯片等支撑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能力;技术层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技术平台等通用技术;应用层是指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等实际应用主体。面对优势,还需戒骄戒躁;面对补足,还需踏实补强;我国应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浪潮中争当“弄潮儿”。 [详细]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万钢3日表示,中核集团今年初完成230兆电子伏质子治疗核心部件研制,具备总装集成条件,未来有望进入临床应用,造福癌症患者。 [详细]
这些年来,面对巨大的捐赠器官缺口,科学家们都希望能够通过各种技术,构建更加复杂的人体器官——比如由干细胞培育的人造肾脏、由心脏泵和干细胞相结合的人造心脏以及通过对器官成像、选取合适的细胞材料来打印成型的3D生物打印。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