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 社会 > 正文

机构伪造协议批量“扣款” 央行出手规范代收业务

2019-12-04 07:40:31 作者:吴雨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李雅兰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 题:机构伪造协议批量“扣款” 央行出手规范代收业务

新华社记者 吴雨

代收业务可有效提升支付的便捷性,但在部分支付机构的违规操作下,付款人的资金被批量扣走,风险不容忽视。为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范风险,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了关于规范代收业务的通知,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代收业务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比如,每月有线电视的扣费,信用卡的自动还款,保险公司自动扣收保费等。这些定期、定额从付款人账户扣划给收款人的资金,并不需要付款人一一进行交易确认,而只需事先授权。

不过,在为付款人提供便捷的同时,代收业务交易验证强度较弱的短板也颇为明显,容易造成付款人的资金风险。近年来,随着代收业务快速发展,由于部分机构开展业务不规范,付款人资金损失风险事件逐渐暴露。

人民银行提供的风险案例显示,某李姓客户在出国4个月期间,随身携带的银行卡陆续发生单笔5万元的扣款交易,共被扣走200万元。经查,该客户曾在某平台购买理财产品,产品赎回后,该平台以李姓客户名义伪造代收业务授权协议,将其资金通过代收通道扣划至湖北某公司。

人民银行相关人士介绍,一些支付机构在未取得客户授权、未有效审核客户真实意愿情况下为客户开通了代收服务。部分机构对代收业务授权管理不到位,仅凭借代收业务协议,收款人就可以扣划付款人资金,整个流程中付款人与其开户机构没有交互。

为进一步规范代收业务参与各方行为,人民银行研究起草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代收业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其中特别强调了代收业务授权管理要求。

意见稿提出,付款人开户机构必须在事前或首笔交易时获得付款人授权,确保代收交易为付款人真实意愿。付款人开户机构在交易过程中对授权事项进行逐笔验证,确保每笔代收业务指令均与其获得的授权相符。验证不符的应拒绝办理,并向付款人提示交易风险。

为了兼顾风险防控与支付体验的要求,监管部门明确了授权的关键要素及授权渠道,付款人开户机构可通过柜台,以及网络、电话、短信等非面对面渠道获取付款人授权。

业内人士介绍,一些支付机构对收款人的真实性审核不严,使黑灰产业得以通过代收业务便捷盗取客户资金。有的支付机构甚至与收款人违规出售、转让系统接口,将代收业务应用于高风险场景或非法交易等。

对此,意见稿强调了代收机构对于收款人的管理要求,要求其落实收款人实名制、同名账户把控、协议签订、风险分级管理、支付指令管控、交易监测等要求。

记者了解到,目前有个别机构混淆代收业务和小额免密消费业务实施套利,通过代收业务渠道办理小额免密消费业务,以规避小额免密业务关于资金划转额度的管理要求。

因此,意见稿明晰了代收业务与小额免密业务的边界,强调小额免密消费要按照相关规定执行限额管理要求;同时,明确了代收业务的适用场景。

基于代收业务的风险特点,通过负面清单的方式,意见稿规定,不得通过代收业务为各类投融资交易、外汇交易、股权众筹、P2P网络借贷,以及各类交易场所(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等办理支付业务。

人民银行相关人士介绍,代收业务一经付款人事先授权,交易时便不再逐笔确认,更适用于水电缴费等交易资金额度较小的场景。投融资交易等业务应通过其他交易验证强度更高的支付方式办理,更有利于确保资金安全。用户应当评估自身需求,审慎确定适用的支付服务方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