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流感肆虐部分药店特效药断货 专家不赞成囤药

2018-01-10 08:04:01 张小妹 付垚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探因

奥斯他韦属处方药 药店销售较少

为何北京地区的药店难觅奥司他韦?金象连锁药店的执业药师叶真分析,一方面与奥司他韦最近需求量大有关。另一方面,奥利他韦这类的处方药主要供给渠道为医院,平时都是患者在医院里开药取药。在流感季,药店少量的货源对应大量的需求,有可能产生断货。其次,奥司他韦作为抗流感病毒的处方药,因其对适应症有较高要求,需要医生诊断后开具处方,患者擅自使用或不合理使用会增加用药风险。出于用药安全的考虑,零售药店经营这类药品的也不多。

随后北青报记者致电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的生产厂家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目前只有国产的,全国仅有他们一家进行生产,共有两种不同规格的产品。“现在其他个别地区确实出现了药品短缺的现象,我们现在也在加紧生产。”

家长心急欲“囤药”

流感持续高发的压力下,有些家长甚至开始“囤药”。王女士的女儿今年5岁了,1月8日孩子出现了流感症状,到医院初诊时无法确定是不是流感,大夫说如果持续高温就买奥司他韦。本来想省事儿到药店买,结果问了几个药店都没有这个药,还是到医院再次挂号才开了两盒奥司他韦颗粒,“一盒也就够吃一天半,两盒也不够。”后来,王女士先后多次联系家附近的百环药店,“原本说9日能到货,但又拖延到了12日,刚又告诉我只有胶囊,孩子没法吃。”王女士心急:“要是能买到,我得多买几盒备着。”

王女士“囤药”的想法也是受朋友的影响。据她介绍,她朋友家里有一对双胞胎,上个月就诊中囤了几盒奥司他韦,和王女士家的女儿同一天再次出现发烧,9日下午仍没退烧,便给孩子服用了之前囤的奥司他韦。

科普

抗病毒药物没必要人人吃

北京朝阳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谷丽告诉北青报记者,流感有自愈性,大多数表现为轻症,患者只需服用缓解症状的药物,居家休息即可。“抗流感病毒的药物没有必要人人吃,甚至囤积更是没有必要。”

“首先,流感的季节性特别强,每年的12月至次年1月是高峰期,到了2月份逐渐下来,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是特异性抗流感病毒药物,对其他病毒无效,所以平时留着也没什么用。”谷丽说,“其次,作为抗病毒药物,如果人人都吃,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更希望这些药物给重症、高危的患者使用,比如老人、孕妇、儿童等,剂量和疗程需要医生的指导。”

谷丽介绍,相对于囤药、吃药,更重要的其实是防护,尤其是戴口罩,可以有效阻隔病毒传播。

权威发布

医疗机构开启抗病毒药物临时采购通道

针对有民众反映有医院很难开到奥司他韦等抗感冒病毒药的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1月9日回应,已要求全国医疗机构紧急采取临时采购措施,保障抗病毒药物供应。

焦雅辉在当天举行的国家卫计委新闻发布会上说,当前对于普通流感的治疗有口服药物奥司他韦(达菲),还有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这两年我国又研制成功了对于重症流感患者使用的、可以静脉治疗的帕拉米韦。我们近年来在抗病毒治疗领域有了很强的底气,能够保障患者的安全。

据了解,国家卫计委要求各地卫生计生部门为医疗机构开启抗病毒药临时采购通道,采购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在内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保证医疗机构相关药品供应充足,不能够以任何理由影响患者对药品的获得。

甲型H1N1病例增多 0-4、25-59岁占比最高

根据市疾控中心流感监测结果显示,在全国流感疫情高发的态势下,北京流感病毒活动度仍处于较高水平,仍是乙型、甲型H1N1和甲型H3N2三种流感病毒“共同流行”,值得关注的最新变化是,甲型H1N1病例数量开始增多,与乙型病毒共同占据较高比例。

目前在流感样病例各年龄组人群中,以0-4岁和25-59岁年龄组人群占比最高。2018年第一周全市144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累计监测门、急诊就诊流感样病例环比2017年最后一周上升5.76%,2017年最后一周环比其前一周上升20.68%。其中,流感集中发热疫情起数较2017年底明显下降。

(本组文/本报记者 张小妹 付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