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际> 评论 > 正文

美国种族顽疾为何难解

2016-07-13 16:57:10 陆佳飞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华盛顿7月12日电(国际观察)美国种族顽疾为何难解

新华社记者陆佳飞

美国总统奥巴马12日赶往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参加袭警事件中殉职警察的追悼活动。上周,为报复警察接连枪杀两名非洲裔男子,美国一名黑人退伍士兵在达拉斯开枪打死五名警察。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种族矛盾日趋尖锐,但美国没能为解决种族问题选择正确道路。如今,总统选举临近,鉴于共和、民主两党主要总统竞选人在种族问题上的既往表态和政策倾向,种族矛盾这一社会顽疾一时恐难获解。

枪击案凸显种族矛盾

美国本月5日至7日三天内连续发生的三起枪击案都充满种族色彩,将日趋尖锐化的种族矛盾推向风口浪尖。

5日上午,路易斯安那州首府巴吞鲁日两名白人警察与在一家便利店门口兜售光盘的37岁黑人男子斯特林发生冲突,在已经将其按倒在地的情况下开枪打死了他。

仅隔一天,32岁黑人男子卡斯蒂尔在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郊因驾驶的汽车尾灯损坏被警察拦停进行例行检查,后因掏钱包拿证件被警察误认为是掏枪而遭到枪杀。

事发时正在欧洲访问的奥巴马对这两起枪击案表态说,它们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反映出美国司法体系中普遍存在的对不同种族区别对待的问题。

这两起枪击案在全美迅速引发强烈反应,一些主要城市7日爆发大规模示威。在达拉斯的游行中,黑人老兵约翰逊制造了袭警血案。他明确告诉警方,他想做的就是要杀白人,特别是白人警察。

种族主义烙印犹在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警察针对有色人种的暴力执法问题由来已久,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现在人人都能拍摄现场画面并上传至社交网站,使得以前鲜为人知的警民、种族冲突不断曝光。

长期追踪仇恨犯罪现象的美国南方贫困问题法律中心的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全美共有892个已知的“仇恨组织”,数量较2000年初增加了近50%。该机构分析称,近年来,经济不景气、非白人移民人数上升以及首位黑人总统的产生,都让长期困扰美国社会的“白人至上”思潮躁动加剧。

南方贫困问题法律中心还发现,仇恨黑人和仇恨白人的组织在所有“仇恨组织”中所占比重最高,分别为21%和20%。此外,仇恨黑人的组织仅在2015年一年间就从2014年时的72个激增至190个。

去年6月,南卡罗来纳州一名白人枪手血洗一座黑人教堂后,奥巴马曾坦言,美国仍未从奴隶制度的阴影中完全走出,种族主义烙印仍然存在于当今美国社会。

解决前景不容乐观

分析人士认为,只有消除存在于美国司法、教育、经济等各方面的“结构性”种族不平等,才能解决日益尖锐的种族矛盾,但是奥巴马第二任期内试图减少种族不平等的努力遭遇了很大政治阻力,因此没能取得什么效果。

更令人担忧的是,从今年总统竞选的情况看,美国可能会在解决种族问题上选择错误的道路。

历史上看,美国曾在1968年大选年走到解决种族问题的十字路口。民主党籍时任总统约翰逊在1967年迫于全国性种族骚乱压力而组建克纳骚乱问题研究委员会。该委员会在调查报告中指出,美国社会正分裂成白人和黑人两个社会,种族等级观念深深嵌入美国社会结构中。报告提议政府在黑人就业、教育和住房等方面下大力气,并警告采取过激司法应对措施只会加剧种族矛盾。

然而,1968年,解决种族矛盾的舆论完全由当时在竞选中承诺恢复“法律与秩序”的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主导。

美国作家米歇尔·亚历山大曾指出,尼克松这一承诺实际上为后来逐渐形成过度惩罚黑人的不公正司法体系奠定了思想基础,也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种族矛盾。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已分别锁定共和、民主两党候选人提名的特朗普和希拉里能否选择处理种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前景不容乐观。

特朗普在11日的讲话中承诺恢复“法律与秩序”,与尼克松当年的主张相似。而且,在过去一年中,特朗普曾多次辱骂、威胁黑人维权运动人士。

希拉里一年来一直坚定声援奥巴马推动司法改革,但假如她上台,解决种族问题的决心有多大仍有待观察。希拉里曾在20世纪90年代积极推动犯罪预防法的立法,该法包括扩建监狱和提高犯罪预防措施投入等内容,被普遍认为开启了对黑人大规模监禁的“潘多拉”魔盒。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