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不少企业经营困难 银行抽贷压贷被指“下雨收伞”

2014-11-26 18:10:21 李延霞、吴雨、陈雯瑾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本应雪中送炭,为何雪上加霜?——求解融资难系列述评之二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银行与企业本是唇齿相依、荣损与共。然而,当前我国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却呈现这样的局面:在不少企业经营举步维艰之时,银行业依然赚得“盆满钵溢”,甚至对一些企业抽贷压贷、以各种名义推高融资成本。

本应雪中送炭,为何雪上加霜?企业和银行各有哪些苦恼?银企“融通”桥梁难以搭建的原因何在?

企业困境:抽贷压贷雪上加霜

“最近一家城商行把我们一笔3000万元的贷款收掉。理由是他们要压缩信贷规模,只能找有偿还能力的企业把能收的钱先收回去,这等于突然把正常经营企业的‘血’抽了出去,岂有此理!”从事制药行业的江苏鹏鹞集团董事长王春林很是生气。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随着不良贷款的抬头,一些银行出现了抽贷现象。部分企业为了缓解资金困难,无奈转向民间借贷等其他途径。

如果说抽贷压贷是在企业经营风险暴露下,银行为“自保”而采取的非常规行为,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已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常态。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56%的被调查中小企业融资利率处于10%以上,其中有18%的企业融资利率在16%以上。

不少企业反映,银行贷款时要求企业承担各种担保费、保证金、抵押金、贴现费等,层层加码,推高了融资成本。成都好维家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维国说,200万元的贷款,实际拿到手只有160万元。表面上是基准利率上浮20%,但综合成本算下来达到13%。

银行苦恼:资金难觅好项目

一味责备银行业“晴天送伞”“下雨收伞”是否合理?

在调研中,不少银行业人士向记者诉说他们的苦恼:“申请贷款的企业你不敢贷,你想投放贷款的企业又不想贷”“明明借款人的风险在上升,却让银行降低利率,这现实吗”……

某国有商业银行江苏分行的一位业务经理坦言,虽然国家鼓励信贷投向小微领域,但好的项目实在太难找了,新增贷款很多还是流向了地方融资平台。“不怕企业有风险,就怕没有下家承担风险。地方融资平台虽然正在整顿,但因为有政府背景,银行比较信任。如果大家都愿意给它放贷,就不愁还不了你的贷款。”

对于小企业融资成本过高的质疑,民生银行四川分行的一名支行行长告诉记者,他所在支行18个人做小微贷款,一年的放贷规模仅为11亿元,如果对大客户,贷款规模能达到30个亿以上。“小微业务风险高,企业信息不透明,我们的业务员整天泡在企业里,对企业了如指掌后才敢放贷,付出的成本高很多,收益当然要覆盖风险和成本。”

探究原因:银行“喜大厌小” 企业信贷依赖

从银行的各种“苦水”中,可以看出银行对小企业不敢放贷、高息放贷的主要原因是业绩考核方面的压力。

绩效考核机制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指挥棒”,当前银行业的激励机制基本上是与贷款规模和创收利润挂钩,这导致了银行“喜大厌小”的经营理念,对服务小企业不擅长也不屑一顾。“银行服务几十个三农和小微企业,还不如服务一个大的国有企业。如果考核激励机制不改变,银行很难有积极性去做小微和三农。”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说。

商业银行内部严格信贷的追责制度,也制约了服务小企业的积极性。对基层信贷人员来说,出现不良贷款,不仅仅是扣奖金,还面临警告、记过等处罚乃至被开除的风险。

不过,凡事要看两面。在向松祚看来,融资难题还与企业过度依赖信贷扩张的发展模式有关。“我国企业的负债率太高,企业靠贷款扩张的冲动很强。当前我国制造业的负债率约为63%,房地产业为78%,而美日欧企业的平均负债率不到40%。”

“企业需要降低负债率,补充自有资本金。不能再走依靠信贷进行低水平、多元化扩张的道路,而是要坚守主业做精做强。”向松祚说。

(记者 李延霞 吴雨 陈雯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