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还是买理财产品 是否进行黄金投资……降息之后 公众面临选择题 贷款利率下降将对经济生活造成诸多影响。记者张存立 摄 央行于11月21日晚公布的降息措施,让许多银行感到有些措手不及,但柳州本地的大部分商业银行,如建行、工行、柳州银行、桂林银行等陆续宣布于11月22日起执行新利率,不过因为降息而带来的一些金融最新变动,如理财产品、贷款新规等则是从11月24日起开始陆续推出和实施。 而对于市民来说,面对此次银行存贷款利率调整,购买什么样的理财产品,选择什么样的贷款方式等等,都是需要好好思考再作出选择。 1 降息之后理财产品走俏 央行降息,对银行的存款业务是一次考验。因为存款是银行业的根本基础,存款利率的降低,包括活期、定期存款的利率都会一同降低,尤其是活期存款降息之后为0.35%,已经完全失去了理财的吸引力,因此如何保持原有的存款量,这是降息之后银行最重要的一项调整工作。这样的调整,最先体现在存款利率的调整上。根据央行相关规定,存款利率的上限是基准存款利率的1.2倍,即可上浮20%。也就是说,银行可以在此区间内自行调整存款利率。因此,从11月23日起,柳州各商业银行便开始陆续公布各自的存款利率,以吸引存款。 较早作出反应的是桂林银行,昨日该行决定将存款利率“一浮到顶”,按基准利率上浮20%的标准执行。以整存整取定期存款为例,一年期定期存款降息之后利率为2.75%,上浮20%为3.30%,那么一万元的定期存款存一年的利息,相比降息之前,多收入了30元。据了解,除了桂林银行,柳州其他多家商业银行也表示或将执行存款利率“一浮到顶”的政策,由此可见,银行通过存款利率的“上浮权”努力让银行保持一定的存款吸引力。然而,即使如此,银行们也意识到,这并不是留住存款量的惟一方式,他们认为,高息理财是另一个吸引存款的有效途径。 23日记者了解到,柳州各商业银行将于今日上市的各种最新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均在5.5%左右,并且理财门槛放低至最低水平,即5万元的理财最低限额,过去这种收益率的资金要求通常在10万元以上。 柳州一银行相关负责人称,因为降息的影响,近期还会有各种高息理财产品上市,银行们为了争夺存款量,会在高息上吸引存款者,但需要提醒的是,收益与风险并存,在高息的背后,人们应当综合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经济实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通常心理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建议选择一些保本的理财产品。 2 注意锁定中长期收益 记者注意到,此次降息对一年期定存影响不大,但3年期、5年期定存的利率普遍下降。对此,银行人士也提醒,风险承受力低、缺乏理财技巧和渠道的人士,在降息预期下应注意锁定中长期收益。 “5年期定存此前的基准利率是4.75%,上浮1.1倍为5.225%。降息后,我行执行4.8%的利率,应该说还是下滑了不少。”柳州银行一家网点的大堂经理介绍说,以1万元为例,定存5年按照5.225%计利为2612.5元,按照4.8%计息为2400元,少了212.5元。这名大堂经理表示,不少市民理财渠道较为单一,手里有大笔定存,在新利率标准下将损失不少利息收益,购买一年以上理财产品或许更划算。 多位理财师也提醒,在降息预期之下不妨选择一些期限较长、收益又高于银行存款的理财工具,比如凭证式国债。 3 年底降息怎么办理贷款 降息了,对贷款者来说应当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存量贷款者,即已经贷款成功的贷款者,将可以从明年1月1日起执行最新利率。 然而,在贷款程序上,并不是全部实行了自动化,有的银行需要贷款者履行一些相关手续才能在明年1月1日享受到新利率带来的优惠。 据业内相关人士介绍,有的银行已经完成了整体转换,只要有利率变动,便可以自动核算成新的月供金额,贷款者便可按照新月供金额进行还款。但有的银行还不能达到这样的整体转换,由于个人与银行间的贷款关系有合同约束,合同中规定了贷款利率和相关规定,若要更改贷款利率,则必须更改合同,需要贷款者前来签订新合同,才能按照新利率执行。 因此,建议贷款者最好在明年1月1日之前咨询贷款银行以哪一种方式执行贷款新利率,若是需要重新签订合同,那么可以及早到银行办理重签手续,以免耽误新利率的实行。 |
相关阅读:
- [ 11-27]央行副行长:降息非政策放松 稳健货币政策未变
- [ 11-25]央行降息 八大券商暂未下调两融利率
- [ 11-25]受央行降息刺激 福州楼市上周成交量环比涨三成
- [ 11-25]央行降息开发商瓜分政策红利 分析称房价难再跌
- [ 11-25]降息对各行业利弊几何:利好股市但不可持续
- [ 11-25]央行降息效应向楼市传递:一二线城市看房量骤升
- [ 11-24]央行降息市场走向五大猜想 贷款优惠利率恐收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