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首份中国地方债评级报告出炉 学者:表明3大深刻变革

2014-06-19 11:27:55 王凯蕾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在“偿债压力最重的一年”,首份中国地方政府债评级报告出炉。

广东省财政厅18日公布了一份名为《2014年广东省政府债券评级报告》的第三方文件。该文件显示,截至2013年6月末,广东省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为10165.37亿元,较2012年末增长6.43%。广东省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总体较大,位列全国第二位。

“第三方出具的广东地方债评级报告表明:中国地方债,或者说中国的政府信用在三个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从非标产品向标准化产品过渡;从国家信用兜底向地方政府信用过渡;从政府隐性担保向风险自担发行品种过渡。”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研究中心主任杨卫华说。

评级报告由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发布,该报告给出的2014年广东省政府债券信用等级是AAA。该等级的含义是“偿还债务的能力极强,基本不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风险极低”。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风险也逐步显现。研究人士认为,当前中国地方政府举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融资不规范,多头举债,举借主体多达15.4万家,涉及省、市、县、乡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融资平台公司和一些国有企业;举债方式过多过滥,包括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中期票据、信托、回购(BT)等30余种,为规避监管,已经从信贷转向非信贷,从银行表内转向表外,从显性转向隐性。

来自财政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到期需偿还的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占债务总余额的21.89%,是偿债压力最重的一年。2015-2017年偿债比重分别为17.06%、11.58%和7.79%。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表示,地方政府性债务压力较大一方面表现为短期内偿债压力较大,另一方面表现为化解债务压力较大。

为进一步推进地方债发行改革,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财政部不久前选取了上海、浙江、广东、深圳、江苏、山东、北京、青岛、宁夏、江西等地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为有效防控地方债“自发自还”的风险,财政部要求试点地区开展债券信用评级以及债券信息披露。择优选择信用评级机构,并与信用评级机构签署信用评级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此后,财政部出台相关指导意见,试点地区地方债信用评级等级划分为三等九级,符号表示为:AAA、AA、A、BBB、BB、B、CCC、CC、C。

按照试点安排,广东的发债规模限额为148亿元,可组合发行5年、7年和10年期债券,结构比例为4:3:3,发行额度分别为59.2亿元、44.4亿元和44.4亿元。

评级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末,广东省地方政府性债务中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6931.64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1020.85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2212.88亿元。广东省负有偿还责任债务占债务总额的比重为68.19%,高于各省60.85%的平均水平。

2014年,广东省到期需偿还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比重为17.40%,逾1206亿元。

尽管广东地方债总体规模较大,但由于“广东省经济及财政实力较强,债务增长水平、总债务率等指标相对较低”、“广东省财政资金的流动性较好,对债务的管控措施较为完善”等原因,评级报告给出了AAA级的评估。

“过去,外界一直认为中国政府债务不透明,缺乏可比性,这次出具的省级债务评级报告意义重大。”广州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官袁季说。

一些机构的分析师认为,“尽管此次评级报告给广东打了AAA级,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地方债‘自发自还’试点将一帆风顺。一些经济实力不强的省份,如果债务高企,评级情况也可能不乐观。”

“无论如何,首份地方债评级报告的出炉,表明中国在地方债发行市场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杨卫华说。(记者 王凯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