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洋奶粉”出局 国产奶粉能否突围 业界普遍认为,“史上最严”进口奶粉新规出台后,将有力净化国内奶粉市场。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国产乳制品陷入市场低潮,进口产品乘虚而入。“国内市场上的洋奶粉品牌,近八成是近五六年出现的。”宋亮说。 面对红火的市场,有人打起了歪主意。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说,有些商家利用消费者的崇洋心理,注册了有“洋味”的品牌后,委托境外企业代工生产奶粉,然后运到国内贴牌销售,投机牟利。 无论是在超市还是母婴店,消费者会发现,近年来“洋名”奶粉特别多。特别是在去年的上海孕婴童用品展上,参展的奶粉厂商达300多个,大部分标榜自己是“洋品牌”。 “澳纽”、“纽澳”、“纽滋本”、“纽利兹”……据记者粗略计算,仅带“纽”字的公司就有二三十家,看得人眼花缭乱,良莠难辨。 一家大型本土乳制品企业的高管说,他平时跟不少同行打过交道,但是展会上有六七成“洋品牌”,此前没听说过。 “‘假洋鬼子’品牌潜在的管理和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首席专家吴永宁说。比如,最近被曝光的“纽贝贝”奶粉,不仅其在新西兰市场不见踪影,而且其标注的总代理公司地址竟是一家修车店。 专家认为,实行注册新规后,众多的假洋奶粉将被挡在国门外,比例预计占现有洋品牌的一半左右,这等于是帮消费者把了一道关。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陈渝指出,随着城市化、“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我国婴幼儿奶粉的市场潜力还很大,预计今后几年内销售总额有望突破千亿元。另外,市场经过净化,也会腾出一些空间,这都为国产奶粉生产商提供了发展机遇。 面对“洋奶粉”冲击,近年来本土企业从奶源建设到产品研发、质量控制,也在奋力突围。比如,三元集团加快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科研与产业化进程,伊利集团在国内外兴建了多个研发机构。陈渝表示,这预示着,本土乳品企业正在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科技内涵型转变,步入了理性发展期。 |
相关阅读:
- [ 05-07]三分之一企业未通过审核 婴幼儿奶粉行业迎大洗牌
- [ 05-05]41家洋奶粉商认证 一半婴幼儿洋奶粉或被中国淘汰
- [ 04-30]关税抬高商品国内售价 中国人海外扫货愈演愈烈
- [ 04-01]进口婴幼儿奶粉新规实施 小众品牌洋奶粉面临洗牌
- [ 04-01]“婴幼儿奶粉进药店”遇冷:月售仅六七罐
- [ 03-15]2013年湖南消费者吐槽榜单揭晓 婴幼儿奶粉“入选”
- [ 02-21]儿童食品暴利惊人:同等配料几倍售价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