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精神 奋斗精神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曾经历风雨如晦的动荡年代,陷入山河破碎的艰难境地;长期奋斗中,中国人民遭遇了一个又一个挫折,面临过一次又一次挑战。在危急关头、挑战面前,中国人民从不屈服、勇于斗争,书写下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孕育了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汇聚起爱国奋斗的磅礴力量。

 资  讯 

“运气最差”的秦发章“时来运转”脱贫记

即时 | 2018-10-16 16:00

“不怨天,不怨地,只怨自己没运气。时代好,扶贫好,好运从天降临了。”这是贫困户秦发章今昔变迁的真实写照。

秦发章,居住在秦巴山区深处的四川巴中市南江县关坝镇小田村,黝黑粗糙的皮肤上布满了皱纹,49岁的他看起来像60多岁,脸上写满了沧桑。

用秦发章自己的话讲,他是“运气最差的人”,2岁患上小儿麻痹症,因为家里穷,没钱治病,结果落下了终身残疾。

“有句话叫‘活人不能让尿憋死’,学艺谋生是我的第一选择。”秦发章告诉记者。

大山里不缺“土秀才”。14岁那年,秦发章开始拜师学习给牛看病,然后学编竹篾,后来经人介绍,到建筑工地看管材料,先后随工地去过内蒙古、甘肃、黑龙江等地。

面相苍老,身患残疾,身高仅一米五左右,走路一瘸一拐。很难想象这样一位男人,为了生活,年少离家漂泊在外打工,期间经历了多少艰辛和困难。

一直到2008年,秦发章高兴地怀揣着辛苦攒下的8万块钱回到小田村。但是,到家一看,他心情顿时沉重起来。

“爹妈那时吃饭都成问题,真的是舀水都不上锅了。我拿打工挣的钱把父母以前借的粮债、钱债一次性还清,还买了1000斤粮食回家。”他说。

秦发章接着一琢磨,这点钱不经用啊,用完了咋办?光买粮也不行啊,还是要靠自己的地来长粮食。他跑到地里一看,早已荒废,长满杂草。

说干就干,他先把山坡上自家的7亩田地整理出来,还把附近的3亩多撂荒地开垦出来,种上了水稻、玉米等农作物。

这对身有残疾的秦发章来说,无疑是个“浩大”的工程,也让他吃尽了苦头。“身体不好,那就笨鸟先飞。为了赶上农活的进度,我每天公鸡打第一声鸣就起床,比任何人出门都早;坡陡路不平,我就坐在山坡上溜着走;背不起满背篼粮食,我就背半背篼、多跑两趟。”

“我坚信一个道理:土地是不会欺负人的!脱贫靠双手,做人靠自强!”

就这样,秦发章慢慢地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状况,从开始有点余粮到现在“三座铁仓都装满了,粮食足有六七千斤”。

2014年国家精准扶贫项目启动后,秦发章家被确定为贫困户,政府要帮他易地搬迁建新房,资金大头由国家出,他自己仅需出资5000元。以前打工的钱早用光了,5000元对秦发章来说仍是一笔巨款。

为了筹钱,他去采野生菌、掰竹笋。“我把两个头灯点亮,一个戴在头上,一个拴在腰上,每天凌晨4点钟就出门往深山老林走,下午背回来去卖钱。没过多久,我真把5000块钱筹齐了,新房子也顺利地建起来了。”他回忆说。

好政策不仅让秦发章住进了新房,还为他解决了产业发展难题。他使用财政提供的产业周转金1万元和县里产业到户发展资金6000元,种植川乌、银杏树、玉米和土豆;他又通过借牛还牛的扶贫模式,养了7头黄牛;自己还养了9头肥猪。

“人家说‘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这个贫困户帽子不摘掉,太羞人了。要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既离不开党的好政策,也离不开自己真干。”2016年,秦发章一举脱贫摘帽。

2017年,秦发章以勤劳的脚步朝着小康迈进,年收入超过10万元。2018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他激动地对记者说:“以后要是每年都像今年这样,口袋里有10来万元揣着,那就太好了!”

现在,过上了好日子的秦发章,信心十足要找对象。虽已有人给他介绍对象,但他并不急,成就一桩好的婚事,成了他最大的愿望。

英雄精神永不灭—王德泰

即时 | 2018-10-15 10:55

据新华社沈阳10月14日电(记者黄璐、王莹)从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北部的羊脸山脚,拾级而上登至山腰,一座高10米、身形伟岸的王德泰将军雕像便出现在视野中。将军深邃的目光眺望远方,四周山林肃穆,松涛澎湃。

王德泰,原名王铭山。1907年出生于奉天省盖平县(今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到吉林省延吉县茶条沟谋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延吉县反帝同盟组织部部长。

1932年春,王德泰受党组织派遣,到延吉县三道湾做争取山林队“长江好”的工作。1934年3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政委。1935年3月,改任独立师师长。曾指挥所部取得攻打安图县城等战斗的胜利。与中共东满特委书记童长荣等,领导创建了东满抗日游击根据地。因作战勇猛,冲锋在前,被群众称为“东满一只虎”。

1935年5月,王德泰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军长。1936年3月,王德泰任东北抗联第2军军长。同年7月,抗联第1、2军组成抗联第一路军,王德泰任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兼第2军军长。并当选为中共南满省委委员。

1936年11月,王德泰在抚松小汤河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9岁。1982年10月,浑江市人民政府在王德泰的殉难地,为烈士修建了墓地,墓碑上镌刻着“抗联第二军军长王德泰将军之墓”。1995年9月,吉林省江源县(现为白山市江源区)人民政府为王德泰修建了烈士陵园,塑立了王德泰将军塑像。

“在王德泰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和东北抗联将士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这些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江源区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龙志刚说。如今,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老百姓来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烈士。英雄精神,永存不灭。

《 人民日报 》( 2018年10月15日 06 版)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

即时 | 2018-10-12 15:20

面对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危局,孙中山先生第一个响亮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发动一次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湖北省社科联主席、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马敏说,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通过《实业计划》提出了旨在全面发展中国经济、实现工业化、从而振兴中华的宏伟建设计划。

但是,正如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因反帝反封建的不彻底而最终难免失败的命运一样,在经济上也没能实现中国富强的目标,长期以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一直处于积贫积弱的悲惨境遇。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肩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中国历史的面貌才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使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让神州大地焕发出无限生机活力,中国迎头赶上时代发展潮流,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由于其反帝反封建不彻底,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共产党人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

历史是在继承中不断发展的,尽管已过去了107年,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事业正是辛亥革命志士曾经为之奋斗事业的继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循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条近现代历史主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既继承了辛亥革命的遗产,又超越了辛亥革命,将中华民族带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孙中山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上顶富强的国家”的美好愿望正逐步得以实现。

《 人民日报 》( 2018年10月12日 06 版)

杨颖:轨道交通装备科研创新的“弄潮儿”

即时 | 2018-10-12 09:43

秋日暖阳,蓝天碧洗。在位于湖南株洲的“中国动力谷”,一群群“轨道人”忙碌在科研所、试验场、车间里。“老杨”是他们当中的“工作狂”,想起技术突破半夜也要爬起来,收到国外技术邮件凌晨也会回复,仿佛从来不需休息、没有时差。

“老杨”就是中国中车首席技术专家、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车株机”)副总工程师杨颖。这位53岁的专家,30年来始终奋斗在轨道交通装备研发第一线。他如“弄潮儿”一般,走在新技术最前沿,攻克中国轨道交通的一道道难关,潜心前瞻性研究与基础原材料研发,矢志推动中国技术与产品“走出去”。

“绿色智能”潮流的引领者

1988年,杨颖大学毕业进入中车株机,从事电力机车研发与制造。在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勤奋后,他迅速成长为电力机车领域的技术专家。

1999年,杨颖参加了我国第一代商用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和第一代交流传动动车组及“中华之星”高速列车的研制。两年后,“中华之星”创造了时速321.5公里的新纪录。

从直流到交流,从普速到高速,中国电力机车两大技术的时代飞跃,杨颖都是主要参与者、推动者。

奋斗者,脚步不息。2006年,杨颖主持上海地铁进口A型地铁车辆“直改交”和“六改八”工程项目,打破国外对A型地铁车辆的技术垄断。

在高速与重载领域跻身世界前列后,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未来之路怎么走?惟“绿色智能”者胜——杨颖喊出了引领业界潮流的口号。

2012年以来,他率领技术团队攻坚克难,推出了一批更节能、更环保、更智能的科研成果。比如,将超级电容器技术与100%低地板有轨电车技术融合,研制出全球首列全程无网的超级电容储能式现代有轨电车,节能30%。

继长沙中低速磁浮列车之后,杨颖又投入到中速磁浮交通系统研制当中。“时速200公里是磁浮的全新领域,其他国家基本没涉及,我会倾尽全力。”杨颖说。

从电力机车到高速列车,再到地铁、轻轨、磁浮、动车。杨颖填补了多项国际国内相关领域空白,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

硕果累累背后,凝聚着他对科研创新的忘我奋斗。跟杨颖共事的多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不时会在半夜接到“老杨”发来探讨技术问题的短信,“感觉他的脑子像个加速器,不知疲倦”。

前瞻研究与新材料的探索者

一直以来,前瞻性研究和基础原材料是制约我国科研制造的重要瓶颈。数十年的科研制造一线经历,让杨颖深刻体会到“工业强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奋斗者,除了拼搏的韧劲,还有敏锐的洞察力。早在2012年,杨颖就已经意识到复合材料是轨道交通车辆轻量化的一个主要方向,便牵头开展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司机室头罩、司机台、导流罩等系列产品的应用研究,并通过了防火、抗冲击、隔声、隔热等一系列试验验证。如今,碳纤维复合材料已在多种车型上实现了推广应用。

2016-2017年,杨颖带领团队研制完成了中低速磁浮列车碳纤维复合材料悬浮架,掌握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多腔复杂承载结构的一体化制备技术,取得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领域从次承载构件到主承载构件的突破。

“他对前瞻性技术的关注和研究非常超前,都是关注一些比较新的东西。”中车株机技术员刘晓波说。

着眼未来轨道交通,杨颖还创新引入了卫星定位系统,通过后者来实现车辆的防撞、车辆循迹、车辆自导向等功能。

“每到一个国家考察和出差,他都要去乘坐当地的地铁和城轨,采集它们的特征,收集乘客反馈,最终有效融入自己的研发当中。”中车株机产品研发中心主管马喜成说。

中国智造“走出去”的拓荒者

随着技术与品质的提升,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进入了“走出去”的新阶段。1997年,中车株机代表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率先进军海外市场。作为负责市场支持的技术总牵头人,杨颖走遍五大洲约三十个国家和地区,飞行总里程超百万公里。

2011年,杨颖主持研制的马来西亚SCS和ETS城际动车组,跑出米轨动车组时速176公里的世界最高速。这是中国动车组最大出口订单,迄今在马来西亚订单累计近百亿元。

针对奥地利提出的调车机车进口需求,杨颖不畏困难,认真研究奥地利的需求书文件,创新提出了新型的储能混合动力调车机车解决技术方案,于2016年研发了世界首台超级电容+蓄电池混合动力调车机车。

作为中车首席科学家,杨颖通过国际会议、展会等机会,用流利的英语做技术发布,以详细、清晰地展示中国高端技术产品。

“一些投标方案的技术文件多达上万页,他总能对关键问题的可行性、合理性、可读性把控到位。”马喜成说。

如今,中车株机正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下,走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蓝海。“我还将继续努力奋斗,让更多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杨颖说。

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

即时 | 2018-10-11 11:20

开栏的话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曾经历风雨如晦的动荡年代,陷入山河破碎的艰难境地;长期奋斗中,中国人民遭遇了一个又一个挫折,面临过一次又一次挑战。然而,“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危急关头、挑战面前,中国人民从不屈服、勇于斗争,书写下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孕育了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汇聚起爱国奋斗的磅礴力量。

从今天起,本报开设“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专栏,营造浓厚社会氛围,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107年前,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次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是历史的首创,它提供了此前的中国历史进程未曾提供的新鲜经验,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海鹏说。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实行数千年的帝制,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在张海鹏看来,“它是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一次革命,甚至可以说是自秦统一中国以来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辛亥革命虽然未能彻底铲除君主专制制度,但在君主专制制度的根基上打上了一根很大的楔子,为此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张海鹏说。

辛亥革命的另一大重要影响,在于它推动了全社会的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扫除封建时代落后腐朽的生活方式,推动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改良。尤其是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转折和成就。中国人开始拥抱新思想和新观念。随后发生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以磅礴的气势,领导中国革命奔腾向前,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性任务,建立了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辛亥革命还开启了近代中国的政治进步与觉醒。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1956年,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如今,毛泽东同志的这一预言已经实现。

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发展成就,是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先辈们难以想象的。发生在107年前的那场伟大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推翻旧制度后,中国人苦苦探索新道路,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最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


  《 人民日报 》( 2018年10月11日 06 版)

“海归”讲解员毛浩夫:让井冈山精神的火种生生不息

即时 | 2018-10-11 10:46

毛浩夫(右四)在井冈山茨坪革命旧址群的教学点与参加红色培训的学员交流(2017年1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申宏摄

新华社南昌10月10日电(记者 范帆)十月的井冈山,一场秋雨带来阵阵凉意。结束了一天的培训课程,略显疲惫的毛浩夫回到工作室后并没有休息,他拧亮办公桌上的一盏台灯,翻开一本《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展陈概览》研读,学习已经成为他每天的必修课。

今年29岁的毛浩夫是江西干部学院的一名现场教学老师,毛浩夫的爷爷毛秉华是原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毛秉华五十年如一日地宣讲井冈山精神,被誉为“井冈山精神守望者”,1万多场宣讲会见证了他穿越半个世纪的坚守。

今年7月,毛秉华因病去世,这让毛浩夫感觉到身上的责任更重了,他时常想起爷爷的叮咛和嘱托,在他看来,这是一种使命的传承。“爷爷一辈子都在守望井冈山精神,我要接过他的接力棒,让井冈山精神的火种生生不息。”

毛浩夫(左)向爷爷毛秉华请教党史问题(2017年11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申宏摄

毛浩夫毕业于英国一所大学国际金融与贸易专业,回国后在南昌的一家企业上班。2016年,他辞职回到井冈山,开始跟着爷爷一起学习党史,从“英国海归”到“红色讲解员”,这种身份的转变对毛浩夫而言并非易事。因为并非科班专业出身,此前对于井冈山斗争的历史也并不熟悉,第一次站在井冈山茨坪革命旧址群,拿着扩音器面向游客讲解历史时,毛浩夫紧张得手心出汗。

“以前觉得这份工作并不难,无非是提前背好解说词,但现在才发现,同样的故事,不同的人讲述有着不同的反响。”为了让自己的现场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详实,毛浩夫不仅在工作之余大量阅读党史资料和相关书籍,还抓住各种机会向党史专家和有经验的讲解员请教专业知识和讲课技巧,研究讨论新的教学方式。

毛浩夫在翻阅党史书籍,补充自己的党史知识(2017年1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申宏摄

组织学员朗诵红色家书、在革命旧址现场教学……如今在毛浩夫的课堂上,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生动详实的故事讲述得到学员们的肯定。与此同时,为了让外国游客更加直接地感受井冈山精神,他还利用自己的英文特长翻译井冈山各景点的解说词,用英语向外国游客介绍井冈山的革命故事。

“井冈山精神是穿越历史时空的。”毛浩夫对于井冈山精神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他心目中,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党和国家的拥护与热爱应该成为新时代年轻人的信仰和追求。

“能够回到井冈山,从爷爷手中接过这副担子,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在巍巍井冈山上,这个年轻人正用他火热的青春将井冈山精神的火种继续传承。

吉林兴林镇:“红色小镇”扛起抗战精神传承大旗

即时 | 2018-10-11 10:39

新华社长春10月9日电(记者 胥舒骜、刘硕)伴着秋天的细雨走进吉林省通化县兴林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主干道旁一枚印章的放大版雕塑。这枚巨大的印章似落非落,仿佛在等待自己的主人做出最后的决定。印章上的名字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

兴林镇地处抗战时期的金川、柳河、临江、通化四县交界,这里山岭高峻、森林茂密,是杨靖宇建立的“河里根据地”的中心地带。1936年7月,著名的“河里会议”在兴林镇孟家村召开,会议决定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和第二军合并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抗联有力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被侵略者视为“满洲治安之癌”。

1967年,兴林镇曲柳川村村民在铲地时发现一个铜物件,洗干净后发现上面赫然刻着“杨靖宇印”。杨靖宇的印章现今一共发现两枚,这一枚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另一枚收藏在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发现这枚印章,几乎是曲柳川村村民的“最高荣誉”。

距离印章雕塑的不远处,是由个人投资千万元修建的河里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它向来访者详细诉说着峥嵘岁月。

纪念馆的创办人刘福是不折不扣的“抗联后代”,他的爷爷刘义是抗联的秘密交通员,曾亲手给杨靖宇传递过情报。“不忘抗联战士,传递抗联历史”是他的爷爷刘义、父亲刘天祥共同给他留下的嘱托。

2013年,在外营商有道的刘福回到故乡,几乎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财力用于建设纪念馆。当地群众听说他在建馆,都自发前来帮忙,不仅不要钱,还各自捐出了家中留存的抗战时期老物件,刘义做情报工作时用的铁匣子也被摆了进去。

河里会议遗址、白家堡子惨案遗址、河里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兴林镇丰富的抗战遗迹资源串起了历史,也让这座“红色小镇”扛起了传承抗战精神的大旗。据统计,现在每年到这里体验红色之旅的游客数以万计。

在纪念馆的基础上,刘福又投资建设了红色产业园区,添加了“根据地炊事班”“抗联人家”等元素,让访客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感受当地别具特色的餐饮、住宿和生态风光。

兴林镇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变好,不变的是兴林人对瞻仰抗联遗址的访客的热情。兴林镇政府机关的干部们在工作之余也加入了抗联精神宣讲团,还有人在全国红色旅游故事演讲大赛中获了奖,成为“金牌讲解员”。

“抗联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前进的巨大动力。”兴林镇党委书记韩继忠表示,兴林镇将继续充分开发利用红色资源,让抗联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刘志丹:群众领袖 民族英雄

即时 | 2018-10-09 10:17

新华社西安10月8日电(记者 李浩)“父亲去世时,他的皮包里只有6支香烟、半截铅笔。他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财物,他干革命后家也被敌人抄了。但是,他留下了最珍贵的精神遗产,就是全心全意为国为民的思想,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作风,还有他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高贵品德。”英烈刘志丹的女儿刘力贞在纪念父亲百岁诞辰的文章中如是说。

刘志丹,1903年10月出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汤镇。1922年考入榆林中学。1924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冬受党指派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26年秋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刘志丹担任中共陕西省委秘密交通工作。1928年4月,参与领导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同年秋,任中共陕北特委军事委员会书记,在陕甘边从事兵运工作。

1931年10月,刘志丹与谢子长等组建西北反帝同盟军,任副总指挥。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边游击队,刘志丹任总指挥,开辟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此后,相继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参谋长、红26军42师师长、中共陕甘边军事委员会主席、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把陕北、陕甘边两块苏区连成一片,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北上抗日红军长征之后的落脚点。

1935年9月,刘志丹任红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参与指挥劳山战役。后任北路军总指挥兼第28军军长、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警备司令。他经常教育部队顾全大局,绝对服从中共中央的领导和调遣。在他的影响下,陕北红军与中央红军团结一致,共同对敌。周恩来说:“刘志丹同志对党忠贞不贰,很谦虚,最守纪律,他是一个真正具有共产主义品质的党员。”

1936年3月,刘志丹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挺进晋西北,迭克敌军。4月14日在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亲临前线侦察敌情,不幸左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3岁。为纪念他,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

1940年,中共中央指示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刘志丹家乡修建烈士陵园。1942年,刘志丹牺牲6周年时,毛泽东同志为他题词:“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1943年,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在志丹县为刘志丹举行隆重的公葬典礼,毛泽东再次为他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2017年3月,位于延安市志丹县的刘志丹烈士陵园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都会有大批党员干部、群众和学生前来缅怀先烈,重温历史。

《 人民日报 》( 2018年10月09日 04 版)

绽放致富之“花”——辽宁省喀左县水泉村“花海”富村

即时 | 2018-10-09 09:46

新华社沈阳10月7日电(记者 邹明仲)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辽宁西部的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水泉村迎来了数千名游客。伫立于水泉村的“花海观光园”,淡淡清香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身心得到放松。

“我们村打造的‘花海观光园’将观光旅游、采摘、餐饮住宿融为一体,成了群众致富的新门路”,水泉村党支部书记唐廷波说,“花海观光园”让村集体年收入可达15—20万元,贫困户年底可获得2000元分红,在景区打工的村民,每人每年能收入8000多元。

水泉村的“花海”面积500多亩,国庆黄金周主打的是油菜花、马鞭草、矮牵牛,游客欣赏美景同时,体验花间采摘,品味田间美食。

水泉村以前一直以大田种植为主,村集体收入不足2万元,村民生活水平普遍偏低。2016年,唐廷波和其他“村两委”班子成员确定了通过加强土地流转、领办村级合作组织、发展特色种植产业的路子。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水泉润泽土地股份合作社”,党员带头吸引村民入股。

“要想在农村干成事,就得有一股闯劲,敢于承担风险。我们经过充分学习比较,才确定了发展‘花海’致富项目。”唐廷波说,只有踏踏实实地奋斗,才能铲除穷根,村两委班子和老百姓干在一起,闯市场、谋发展,乡亲们致富的门路才越走越宽。

“花海”等项目在村里落地,给贫困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通过土地入股的贫困户,每亩每年可保底分红;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在合作社参与劳动,按照劳动时间获得相应报酬;以土地、扶贫资金入股的贫困户,年终按照占股比例进行相应分红;没有劳动能力、无法土地入股的贫困户,村集体收益部分通过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对其予以一定的资金扶持。今年年底,全村58户贫困户112口人将全部脱贫。

唐廷波告诉记者,水泉村的“花海观光园”自2017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游客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万元。“除了花海项目,我们村计划今后发展有机蔬菜种植等项目,通过认养模式拓宽市场,进一步增加群众致富渠道,实现富民强村。”

冀云程:临危不惧 坚贞不屈

即时 | 2018-10-08 16:22

新华社太原10月7日电(记者 许雄)山西省平遥县一个名叫北营村的村庄,时值金秋,田间一望无际的玉米正在加速成熟,村内的巷子里停着各式新款的小汽车。这里就是英烈冀云程的故乡。

冀云程,原名冀步青,1910年出生于山西平遥县。1927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大学期间,他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党的刊物,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反帝大同盟”等党的外围组织。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年5月,冀云程受党指派在共产党员吉鸿昌领导的抗日同盟军中做政治工作。6月,随同盟军主力北上抗击日寇,在部队中进行抗日宣传鼓动,并参加了收复多伦的战斗。抗日同盟军失败后,回到太原,负责革命互济会工作,掩护和营救地下党同志和爱国进步青年,恢复和重建地下党组织。

中共山西工委改组后,冀云程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和要求,与其他党员一起打入阎锡山的“中国青年救国团”和“建设救国社”,利用公开身份开展工作。他还推动太原国民师范学校的校长在太原创办了《乡村小学教育周刊》,并担任该刊主编,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动员民众投身抗日斗争。

1936年2月,中共中央为推动全面抗战,决定长征到达陕北的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的名义进行东征,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挺进抗日前线。山西地方军阀阎锡山十分恐慌,发布反共法令,悬赏缉拿共产党员,太原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冀云程临危不惧,把朱宝善、赖若愚等地下党组织的负责同志转移出城,自己坚守岗位。

1936年3月3日,冀云程不幸被捕,被关押在太原警备司令部军法处。敌人先用高官厚禄引诱他,眼见无效又对他施以各种酷刑,但他始终坚贞不屈,同敌人的法西斯暴行进行了坚决斗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品质。

3月26日,反动军警将他押往太原大南门外刑场。赴刑场途中,冀云程面无惧色,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冀云程英勇就义时年仅26岁。

“革命战争年代,以冀云程为代表的北营村人积极投身革命,威武不屈,富贵不淫,出了多位烈士。新中国成立后北营村是交公粮的先进村。改革开放后村民在党组织的带领下,不等不靠,自主经商致富。我们有一种信念,如果不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对不起先烈的付出;如果我们不能把先烈的精神继承、发扬好,就对不起先烈流的血。”村党支部原书记王秉福说,“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更多的后生们永远记住这个道理。”

《 人民日报 》( 2018年10月08日 04 版)

1  2  3  4  5  


更多>> 图片新闻
三代铁路线路检修工
井冈山精神
更多>> 视频播报
红叶四题之一:红叶涂染 大美中国
更多>> 媒体评论
编辑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