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健身复工谨慎前行
2020-04-15 07:42:47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李雅兰 我来说两句 |
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但线下健身产业“暖春”未至—— 线下健身复工谨慎前行 “在家宅了快两个月,特别想到健身房运动一下,没想到过来一看还是没开门。”站在山猫健身房门口,面对“疫情期间暂停营业”的提示,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双桥社区的王蕊显得有些无奈:“听说北京已经开始逐步开放健身场馆了,也不知道健身房什么时候能重新营业……” 上周,北京市体育局正式发布《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室外体育健身场所开放防控指引》的通知,推动全市室外体育健身场所稳妥有序开放。 这是疫情发生以后,北京首次对室外健身场所开放亮出“绿灯”。 在随后采访公共体育场馆、公园和社区全民健身场所、健身房等线下健身场地的过程中,《工人日报》记者了解到,虽然有相关政策和规范作指引,但包括北京在内的国内线下健身产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依然面临不少困难,只能在摸索中谨慎前行。 记者实地探访或致电地坛、东单、常营等几个体育公园,以及奥体中心等专业体育场馆,得到的答复是:确实收到了可以开放的通知,但具体开放时间、范围和方式还有待确认。 “我们已经上报了准备开放的方案,还在等待相关部门的批准”,奥森南园体育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目前北京市内确有少数经营性体育健身场地已经开放,但具体管理措施有所不同。 例如位于北五环的仰山公园足球场便采取了预约、限流、测温进场等措施,保证疫情期间的健身安全。 近年来,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园和社区修建或完善了全民健身场地(路径)。 随着首都室外健身场馆的有序开放,这些承载着大量健身人流的场地开放和运行情况又如何呢? 记者在位于北京台湖的东石郊野公园看到,这里建有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滑板等设施齐备的健身场地,但从1月底至今,仅有网球场、健身步道和滑板等场地对外开放,足球和篮球场地均处于封闭状态。 “这里的体育设施都是免费开放的,但疫情期间暂时关闭了有身体对抗和接触的足球、篮球等场地。目前我们还没有接到可以开放的通知,因此市民们还不能进场打球。”一位东石公园健身场地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相对于体育场、公园健身场地等室外健身场所,健身房等室内健身场所的开放则更为谨慎。 根据《2018-2019健身行业白皮书》显示,北京健身房区域分布高度集中,截至2019年底,北京健身俱乐部数量约为1400家,健身休闲领域企业收入占北京市体育服务业企业总收入的近95%。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已恢复运营的寥寥无几,仅有一些小型的健身私教工作室开门迎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北京少数复工的健身房只能为会员提供最基本的服务,例如器械区、力量区、更衣区等,游泳池、沐浴区和团课项目等均未开启。 “顾客到门店健身需要预约,到店后要测温和出示健康码,每人每次训练时长不超过90分钟……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在特殊时期更好保障大家的安全。”位于朝阳区的某健身俱乐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国内线下健身产业在逐步有序恢复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的考验。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于3月底发出通知,表示马拉松等人群聚集性体育活动暂不恢复。在此大背景下,北京、上海、杭州等国内大中城市,也先后出台了公共健身场所有序开放的管理细则。 不少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虽然国内线下健身产业正在努力寻求“化危为机”的方法与途径,但整体行业复苏尚需时间,也需要更多相关政策和措施的保驾护航。 “与踢球、跑步等线下健身相比,线上健身还是缺乏体验感,难以达到最佳锻炼效果”,首都体育学院教授李相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只有在严格疫情防控前提下,加强健身产业复工复产的‘智控’, 进一步研究和出台相应的复工指南,为科学有序复工提供依据,才能有效促进健身产业稳步复苏。”(记者 李元浩) |
相关阅读:
- [04-13] 榕一健身教练走红网络 带动许多福州人居家健身热情
- [04-12] 居家防疫,这些健身小妙招让你增强免疫力
- [04-11] 厦门健身馆陆续复业 一对一私教式健身课程恢复迅速
- [04-10] 线上预约、线下亮码、入场测温……走进场馆,过把运动的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