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公众号、高仿APP、“AI算命”、“赚钱”APP……这些互联网乱象整治得如何了?
2019-12-17 06:47:22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李雅兰 我来说两句 |
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 题:山寨公众号、高仿APP、“AI算命”、“赚钱”APP……这些互联网乱象整治得如何了?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邵鲁文、胡林果、余贤红 山寨微信盗取语音诈骗,高仿APP陷阱多多,“AI算命”披着科技外衣“吸金”,一些APP号称看新闻就能“赚钱”……今年以来,“新华视点”栏目陆续曝光了一些网络乱象。如今这些问题整治得如何了?“新华视点”记者就此做了追踪。 山寨微信:依然有人在大量售卖 4月,新华社播发《不少人已中招!山寨微信留“后门”,盗取语音来诈骗!》,揭露一些人利用山寨微信实施诈骗活动。 微信团队表示,山寨微信就是一种微信外挂软件,简单来说就是未经许可、擅自篡改微信客户端数据的第三方软件。此类“山寨微信”功能看似方便,实际上却被一些人用于狂发恶意营销广告、骚扰信息等,更严重的是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实施各种违法诈骗活动。 今年8月,广东省公安厅组织广州市公安机关打掉一个制作、倒卖、使用微信外挂软件,从事微信账号买卖、养号业务的特大新型黑客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44人,缴获涉案微信号约65万个,涉案金额约1041万元。 记者近日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微信”后发现,依然有一些店铺大量售卖“微商专用”“营销专用”微信,价格30元到200元不等。店铺卖家告诉记者,只需购买付款后,就把安装微商专用微信的地址链接发过来,“可以一次开5个微信号、一键转发语音、修改定位,永不封号。” 微信团队提醒,使用山寨微信的安装者本人也会因软件预留的“后门”及木马而受到信息泄露、账号被盗等威胁,具有极大安全风险。 高仿APP:一些被下架,一些仍然存在 11月,新华社播发《这个“李鬼”很危险!小心高仿手机APP》,揭露高仿APP背后的黑色产业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记者注意到,一些地方网信部门关停下架了一批APP,其中不乏山寨APP。 然而,作为山寨APP下载重要来源之一的应用市场,依然在为一些山寨APP的扩散提供便利。 在一些手机应用市场中,官方APP的标识不明显,用户难辨真假。例如,记者在安智网检索“12123”“北京公交”“个人所得税”等关键词,只有后者注明了“官方”字眼,而其余两款应用的检索结果,山寨与正版仍无法有效区分。在应用汇等应用市场,检索上述三个关键词,官方APP甚至没有显示在结果里,不少下载量高达三四十万次的山寨应用仍然存在。在这些APP的用户评论区,许多使用者留言“根本用不了”“软件是骗人的”等。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对上架的APP进行审核时,对APP名称、图标、宣传语等内容是否存在模仿,多数应用市场都疏于甄别;另外,一些山寨软件绕过了应用市场的审核,通过直接登录服务器下载的形式装进了用户的手机中。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吴沈括认为,各应用市场作为平台方,应进一步完善自身内部审核机制,对入驻应用软件提交的信息尽到法定和约定的审查、登记、检查监控义务,从源头治理山寨APP问题。 “AI算命”追踪:有的停止运营,有的更加隐蔽 9月,新华社播发《“算命是假,算钱是真”——揭秘“AI算命”背后的生意经》,揭露一些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打着科技算命的幌子,干着灰色吸金的生意,引发社会关注。 近日,记者对此追踪发现,被曝光后不少此类公众号、小程序已停止运营,但也有一些仍在变着花样玩互动测试,以达到流量变现目的。 在网上检索关键词“AI算命”可以发现,包括“AI面相算命”“智能AI运程解析”“AI面相科学研究院”“AI易经转运”等多个公众号已显示经多人投诉后被停止使用。但与此同时,命理类微信公众号在移动端仍然大量存在、层出不穷,如“AI云看相”“AI命理”“AI智能相面大师”等。 记者发现,有的命理类微信公众号变得更加隐蔽。例如,有的虽然名称上不再突出“AI算命”,看似改行主打心理测试、爱情测试、趣味测试等内容,实际上却把命理类测试打包放在“精选测试”中。换了一个马甲,干的还是违规“吸金”的老一套。 此外,一些命理类产品在网上销售。“招财进宝”“事业文昌”“桃花人缘”“镇宅化煞”……一些命理类微信公众号专门开辟“开运商城”销售相关产品,其价格大多在几十到几百元之间。 业内人士表示,对待“走灰色地带”“打擦边球”的网络迷信经营行为,要加强监管和网络空间治理,坚决惩治违法违规行为。 “赚钱”APP追踪:改头换面花样频出,监管仍需跟进 5月以来,新华社先后播发《号称“看新闻能赚钱”,真相原来如此……》《刷视频、走路、打字都能挣钱?——部分“赚钱”APP真相调查》,关注各类号称看新闻、刷视频、打字、走路能“赚钱”的APP,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稿件中点名的部分APP目前已被各地网信办、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约谈、查处。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相关部门已在进行查处,但各类“赚钱”APP仍层出不穷,频繁在网络上打广告,吸引大量用户下载安装。 记者检索此前曾被点名的几款APP,发现不少APP原来的名字已经检索不到,但是采用改头换面的方式,更换应用图标,名称后加“畅聊版”“极速版”等方式,仍然存在于各大应用市场上。 记者在多个手机应用市场中看到,一些“赚钱”APP花样更新,“赚钱”的名目变得更多。除了此前报道中提到的看新闻、刷视频、打字、走路等方式,看小说、转发文章、问卷调查、甚至是睡觉“赚钱”,模式层出不穷。 在社交网络和网络论坛上,关于这类APP如何“赚钱”的经验贴也随处可见,这些文章大多以诱惑性文字为标题,打着分享经验的幌子为APP做推广,鼓励人下载使用。一些APP还鼓励用户拉人头发展下线、赚取佣金,这一模式引发不少人的质疑。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建议,继续加大对“赚钱”APP不规范行为的处罚力度。此外,应通过规范各大手机应用平台,进一步加强应用合规性的审核。 专家建议,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还要加强对各类“赚钱”APP的运营资金监管,防止平台出现“跑路”现象,损害用户权益。 |
相关阅读:
- [06-16] 互联网乱象调查:资讯多有用少 内容泛滥精品不多
- [10-27] 移动互联网乱象:层层盘剥,用户成为待宰的羔羊
- [12-12] 小儿推拿乱象丛生,必须从严规范
- [11-29] “黑白榜”能否刹住培训乱象引关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