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海量,实用不足;内容泛滥,精品不多;贪大求全,特色不强。近年来,互联网内容同质化的“三不”现象越演越烈。无论是几大互联网巨头,还是刚刚起步的互联网公司,产品设计同质化、营销模式同质化、品牌策略同质化呈蔓延之势,互相抄袭、恶性竞争事件也屡见不鲜。 互联网内容同质化日趋严重,引发公众吐槽。近日,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资讯很多 有用很少 今年伊始,网传江西九江发生6.9级地震。各大网络媒体未经核实,便在第一时间将消息竞相推送至用户眼前。江西省地震局当天及时公开澄清,才平息了这场新闻误报惹来的风波。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占到90.1%,其中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到5.64亿,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为82.0%,网络新闻成为即时通信和搜索引擎之外的第三大互联网应用。 面对蓬勃发展的网络新闻市场,不仅各大媒体纷纷开辟“两微一端”,就连各种手机浏览器、视频平台、社交软件、电商应用等也都开始部署内容开放战略。记者仅通过某个人气安卓应用商店,就搜索到了465个新闻资讯类应用。新闻端口众多,媒体数量激增,各种信息量呈井喷式增长,甚至出现泛滥态势。 在竞争白热化趋势下,一些媒体片面追求速度与时效,互相复制转载,产出大量信息垃圾。不少网民抱怨,每天一连无线网,手机就震动不停,同样的内容频繁地被各大应用重复推送,让人不胜其烦。更有网友表示,现在的“推送”已经成了“吸引”的反义词,信息刷屏令人避之不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学生刘尔慷,一直密切关注财经资讯。在他看来,很多媒体客户端和公众号内容重复、观点雷同,财经评论类文章也多为转载,缺乏独创性。有些公众号直接到知乎网等网站剽窃抄袭,十分可恶。 此外,一些生活资讯提供方的做法同样让人无奈。在某安卓应用商店的生活资讯类下,仅天气资讯这一类就有数百个产品。记者随机下载打开了一些应用,发现内容基本是由15日天气、空气污染指数、穿衣指数、天气实景等几块组成,界面风格类似,用户体验也无太大差别。部分下载量靠前的天气资讯应用,还混杂了新闻头条、娱乐消息、应用推荐、健康养生、美食推荐等“泛生活化”内容,与其它应用内容交叉,反而淡化了核心信息。 产品很多 精品很少 同质化问题作为网络内容产业的长期痛点,在网络文学这条供应链上更是不断加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网络出版监管处副处长程晓龙认为,目前我国网络文学“大而不强,丰而不富,多而不优,快而不稳”。在受众市场和商业逻辑的推动下,网上类型化作品往往扎堆出现。记者从晋江文学网了解到,在被普遍认为已经过度饱和的“宫斗”题材下,仍有大量写手以每天5000—10000字的速度不断产出,网络文学作品在数量疯长的同时逐渐走向泡沫化,滥竽充数者众多,甚至劣币驱逐良币。 作为网络文学衍生品,“IP剧”在2015年呈现爆发式增长,而观众关注度却屡次“爆冷”,几部“宫恋剧”收视率均是低空掠过。有专家指出,故事题材类似、情节架构雷同、人物形象刻板、后期制作粗劣的套路化运作,已让观众失去新鲜感、产生“免疫力”,IP自身的光环再盛也难抵题材同质化的“副作用”。 在眼球经济驱动下,低质内容的繁殖裂变已成为行业扩张“野蛮生长”的标准模式。各类“网红”视频短片似乎只要合乎流行趋势,便能在流水线上快速复制、批量生产。同质化泛滥无疑造成了大众的审美疲劳和选择乏力,内容市场看似琳琅满目、繁花似锦,实则却千篇一律、大同小异。 目前,移动直播已有超过100款同类产品挂上各大应用商店。记者调查发现,许多直播平台瞄准低端受众,突出对主播“颜值”的感官需求,输出内容乏味单一,无外乎吃饭、逛街、睡觉等日常琐碎。类似“女主播直播3小时挣200万”的营销案例,无形中刺激更多人效仿,甚至有人借此渠道打色情“擦边球”。色情、暴力内容充斥,已成为网络视频直播行业摘不掉的枷锁,行业整体深陷同质化泥潭,网络内容精品化势在必行。 |
相关阅读:
- [ 06-15]保监会启动专项整治 瞄准互联网保险风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