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稻花香里庆丰收是我们的传统

2018-09-13 11:32:38 郭超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稻花香里说丰年”人们耳熟能详,“稻花香里庆丰收”则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

“中华文明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农耕文化。”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说,“中国有庆丰收的传统,最集中的体现就是每年一度的过年。历史上的年,是在每年秋收后的十月。”“年”字最早的写法是一个人背负成熟的禾的形象,表示庄稼成熟。秦朝和汉初,都以每年十月初一为岁首,过年之时正适合庆祝丰收。汉武帝太初元年改“太初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延续至今。“汉武帝之后,过年时与收获时相去较远,过年庆祝丰收的意味就逐渐淡化了。”苑利说。

民以食为天。对农事的重视贯穿于整个中国传统社会,上自天子、下至庶民,无不如此。

虽然汉武帝之后,农历新年与庆祝丰收的关系不再密切。但据民俗资料显示,在农历十月前后举行庆祝丰收的仪式,至今还存在于我国部分地区和民族。比如十成节,流行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及越南,是汉族部分地区和族群(如部分地区的客家人、潮汕人)、壮族、彝族、哈尼族、京族、苗族等民族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

在广西大部分地区,十成节有上千年历史,是当地最主要的节日之一。在南宁吴圩镇周村,每年的丰收节在外子女都会回老家。当天早晨,家家户户都要做糍粑送给客人。中午,大家一边聚餐,一边谈论丰收景象。到了晚上,青年男女通宵达旦狂欢,进行山歌对唱。在桂林阳朔普益乡留公村,十成节也称为十月香,大家会举行拜祭仪式,表演舞龙、舞狮、戏曲、秧歌等。

在潮汕地区,十成节在农历十月十五日,人们在当天不能煮生米,而是用米筒装满白米,贴一圈红纸当作五谷神位祭拜,即祭拜五谷爷。潮阳人则把神农像挂在神座上,人们用米粉、花生、油麻、黄豆等合制成各种象形的粿品如谷穗、尖担粿、谷箩稞等,同三牲祭品摆在香案上敬拜。

壮族把十成节称为稻田糍粑。人们收获稻谷后把新米制成糍粑用作祭祀,欢庆丰收,他们会请师公(祭司)跳师公舞,祭敬祖先、天神、土地神“萨王”等,感谢保佑丰收。家家户户杀鸡打鱼,做糯米饭黄糍粑,准备土酒招待客人,载歌载舞庆祝。糍粑是圆形黄糍粑,以新收的糯米加入黄姜或黄花汁制成,黄色代表土地,圆形代表圆满,表达对土地的感恩。

广西那坡县的彝族也过十成节,彝语称库史或库斯,“库”即年、“斯”即新,就是新年。也作十月年、小年、庆丰节,汉族有时称彝族年、彝年,有些村寨定于农历十月初十,有些由毕摩(祭司)在农历十月内择三天吉日举行,是仅次于火把节的重大节日。

哈尼族把十成节称为扎勒特,是一年内最盛大的节日,由农历十月第一个辰日开始至申日结束。由于哈尼族以农历十月为岁首,因此扎勒特对于哈尼族来说,除了庆祝秋收也是新年,所以又称十月年。每天早饭前,家家户户都要用小簸箕抬着一盅酒、三个团子送到村口倒掉,意为向祖宗敬献,然后再将三个团子和一点肉送到同宗辈分最高的人家去,表示敬老。节日期间还会摆宴席,人们互相走访,有未婚儿子的家庭会请媒说亲,已出嫁的女性会带酒、肉和糍粑回娘家过节。老年人会轮流到女儿收到聘礼或回娘家的人家探访。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越南境内的京族人,都在农历十月初十这天庆祝十成节,称为节重十或节双十,当天还是医生节,大家会以新米、饼及绿豆沙拜祖先、供奉田头公和祖宗,酬谢他们保佑禾苗丰收。然后全家吃新米饭,吃饭时要关上门、不给风吹。还会采药,散钱给医生、巫师、灵媒等,祈求保佑全家健康。

十成节也是苗族最重要的节日,称为罢谷节,又称祭仰节,名称由来是他们的主祭神是男性始祖姜央的妻子仰妮。经过一年辛勤劳作后喜获丰收,人们欢聚一堂祭祀祖先、神灵,载歌载舞。隆重程度有如汉族的新年,因此被汉人称为苗年。并非所有苗族族群都在农历十月初十这天开始庆祝,有些是在农历十月初至十月中旬选其中一个地支日开始过节。

“今天我们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历史传统的回归,具有新的时代内涵。目的就是让人们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苑利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