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缘何基础货币下降流动性却合理充裕?央行报告详解“矛盾”现象

2018-08-12 15:16:53 吴雨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 题:缘何基础货币下降流动性却合理充裕?央行报告详解“矛盾”现象

新华社记者吴雨

6月末,我国基础货币较年初减少了3400亿元,但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如何看待基础货币下降与流动性合理充裕这看似矛盾的现象呢?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在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此进行了解释。

201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三次定向降准,并增加中期借贷便利(MLF)投放,增大中长期流动性供应,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与此同时,6月末,我国基础货币较年初则减少了3400亿元。

为何基础货币下降流动性却能够保持合理充裕?人民银行发布的报告认为,我国基础货币并不等同于银行体系流动性。随着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逐步转型,观察银行体系流动性宜从“量”“价”两方面着手。

据介绍,基础货币包括现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交存央行并被冻结的,只有超额存款准备金才可由商业银行用于支付清算并支持资产扩张,构成所谓的银行体系流动性。

数据显示,6月末,我国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1.7%,较3月末高0.4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可见,上半年,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

业内人士表示,多数货币政策操作会对基础货币和流动性产生同向影响。比如,当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以及资产购买等方式投放流动性时,基础货币和超额准备金会同步增加,央行资产负债表出现“扩表”;反之,当中央银行通过上述货币政策工具回收流动性时,基础货币和超额准备金则会同步减少,央行资产负债表相应“缩表”。

不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对基础货币和流动性产生不同影响。央行报告称,当中央银行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部分法定准备金会释放为超额准备金,静态看这只影响基础货币的结构,而不影响基础货币的总量,但同时银行体系流动性则是增加的,由此金融机构的资产扩张能力增强。

人民银行表示,不少发达经济体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相对较低,因此其基础货币数量基本等同于银行体系流动性。但相较于发达经济体而言,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相对较高,人民银行降准后虽然会出现基础货币减少,但该操作通常具有扩张的效应。

4月人民银行下调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并置换其借用的MLF。报告称,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并不改变基础货币总量,只是一部分法定准备金转换成超额准备金,由此会增加约1.3万亿元的超额准备金;而降准后商业银行用降准资金来偿还9000亿元MLF,会使基础货币和超额准备金同步减少9000亿元。上述操作完成后,虽然基础货币减少了9000亿元,但银行体系流动性实际上净增加约4000亿元。

除货币政策操作外,春节前提现、财政存款变动等其他因素也会对基础货币和银行体系流动性产生影响,月度间的波动可能会相对较大,但对全年整体影响有限。

报告指出,随着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从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逐步转型,观察银行体系流动性宜从“量”“价”两方面着手。从“量”上要看银行体系超额准备金水平,而不是简单看基础货币数量;从“价”上要看货币市场利率尤其是银行间的资金价格。

2018年以来,我国货币市场利率稳中有降,6月份同业拆借和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73%和2.89%,较上年12月份分别下降0.18个和0.22个百分点;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以利率债为质押的7天期回购利率(DR007)从上年末2.9%左右下降到7月末的2.6%左右。

报告认为,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深化发展,价格型指标将更趋重要。应当说,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是合理充裕的。

央行表示,下半年将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合理安排工具搭配和操作节奏,加强前瞻性预调微调,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平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