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锡林郭勒大草原的上的知青记忆:我们也是兵

2018-07-19 21:02:33 乌娅娜 翟璐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锡林郭勒大草原的上的知青记忆:我们也是兵

中新网锡林郭勒7月19日电 题: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的知青记忆:我们也是兵

作者 乌娅娜 翟璐

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这里不仅有享誉国际的大草原,更因近万名知识青年和建设官兵曾在这里挥洒过青春热血,而增加了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

“1969年5月5日,还差一个月就17周岁的我到了哈拉盖图,到1979年5月18日离开,整整十年。”天津知青刘凤岐对当年的知青岁月仍记忆犹新。

1969年1月,国家组建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它是人民解放军序列的武装生产部队,主旨屯垦戍边,亦兵亦农。同年3月,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成立,师部所在地东凤镇就是现在的乌拉盖管理区巴音胡硕镇。这里接收了660位现役军人和990位退伍军人,接管辖区内各农牧场,同时陆续接收天津、北京、唐山、呼和浩特等地知青8209人,下辖51至57六个团的六师迅速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生产建设和学习训练中。到1975年,六师人口超过2万人,成为乌拉盖地区发展史上基本建设的最高峰。

1975年6月,国家撤销兵团师团两级机构,成立内蒙古农牧场管理局乌拉盖分局。51团改称哈拉盖图国营牧场。

刘凤岐回忆道:“刚来哈拉盖图的时候,知青们住在非常简陋的礼堂里,经过一周的学习就分到各个连队,我被分到51团八连,到连队的时候,只是把我们拉到一片草地上,当时什么都没有,只能赶紧下车搭帐篷,不然晚上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从搭帐篷的那一刻起,刘凤岐的知青生活便开始了,于此同时,他拥有了知识青年和兵团战士的“双重身份”。

学医的刘凤岐主要工作内容是给牧民看病,也参与了后来兵团卫生院的建设。尽管当时医疗条件和设施都很落后,但刘凤岐将自己的十年青春奉献在这片草原上,还收获了爱情。

刘凤岐坦言:“知青的日子虽然辛苦,但是磨练了我的意志,这让我在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再没有遇到过‘难事’,我觉得这与在内蒙古的十年是分不开的。”

退休后的刘凤岐用三年时间将在内蒙古知青生活的点滴整理成册,送给当年一同奋斗过的战友和朋友留作纪念。

与刘凤岐不同的是,唐山知识青年姚永堂自1971年来到哈拉盖图,再没有离开。

“我到51团的时候20岁,到现在67岁,一直留在了乌拉盖。当初也有机会回唐山,但我觉得在这生活比任何地方都好。”姚永堂告诉记者。

姚永堂回忆道:“知识分子在兵团就是兵,参与各种生产工作。我留在这,好多当年的‘战友’回来,我都和他们再聚一聚,忆当年。”

据姚永堂介绍,像他这样一直留在哈拉盖图的知识青年在51团大概有6、7位。“我看我就是个内蒙人。”姚永堂用唐山口音笑着说。

当记者走进如今的哈拉盖图牧场时,这里在保留原51团建筑的基础上重新扩建,打造成为一个兵团文化产业园。

哈拉盖图牧场统战部部长张明月介绍,目前整个兵团文化产业园涵盖住宿、展览、商业等功能区,未来还要打造展博馆,展示当年知青在这里生活的状态,将他们的故事和精神传承下去。

王世超在兵团文化产业园中经营着一家酒吧,他说:“总听老人们说当年知青的故事,知青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草原,我也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