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话语体系建设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2018-05-27 18:08:54  来源:文汇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要更加注重术语革命和概念体系建构问题

提炼和归纳 “术语革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概念体系,是构建话语体系的核心内容。任何一门学科体系的构成离不开反映该学科发展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也就是所谓的 “术语革命”。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资本论》的科学成就时曾经指出: “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这种 “术语的革命”可以说是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和符号。我们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归纳、提炼并形成提出有显著的特征性的 “术语的革命”或者重要概念体系,这是创新和丰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历史实践,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具有 “术语革命”意义的概念体系和范畴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话语体系,首先要对这些基本的术语、基本概念和范畴进行梳理、提炼,从而奠定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要集中体现话语的价值引领问题

这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话语体系的价值理念问题。不同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背后反映的价值引领功能、价值服务功能不一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理念是推动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原则作为经济理论的价值功能和服务功能;西方主流经济学,无论从其微观经济学的资源配置核心问题来看,还是从其宏观经济学的GDP即经济增长核心问题来看,基本价值和功能都是从物出发,从稀缺性资源如何配置、如何通过有效的投入产出关系,实现资源配置效率和增长目标最大出发,构建基本的经济学逻辑和话语体系。增长和效率固然重要,但是离开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引领,那就必然会出现 “劳动异化”、 “增长悖论”等一系列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人民性立场,始终体现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话语体系的价值理念和引领服务作用。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话语体系才能更好地体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机统一。

要审视和重建经济学的学术评价体系

学术评价体系是话语体系的指挥棒,有什么样的学术评价体系,就会有什么样的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尤为重要的就是需要审视和重构目前经济学创新发展的评价体系,包括改革和重构人才评价、职称评价、考核评价等指标体系,真正形成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术发展和话语体系的激励约束机制。为此,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积极探索和构建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国际视野的学术评价体系,激励和引导中国特色经济学话语体系建设。

要积极创造有利于话语体系建设的话语条件

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话语体系要形成科学的经济学教材体系、教学方法和人才培育体系,这是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条件。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定位、教材体系、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等还不够清晰和完善,尤其是教材体系极不完善,很多教材还没有完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提炼和概括进来;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还不够先进,学生学习和教育培养的方式缺乏创新性,无法有效地阐述和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话语条件,还需要从上述各方面积极入手、花大力气加以改进和完善。

要积极营造有利于话语体系创新发展的学术氛围和学术风气

建设良好的学术话语体系依赖于健康发展的学术氛围和学术风气。要营造学术质疑、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开放包容、试错容错的学术氛围;要加强改进学风、教风、研风和文风,主张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真正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实践创新中提炼并形成符合学术发展规律、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经济学理论、概念和话语体系。唯有在坚持学人实事求是的学风基础上,才能真正推动学术体系创新和话语体系的构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